為何壹傳媒近來主打「動新聞」會造成婦女、兒少團體強烈的反彈?主要原因在於兒童、青少年甚至於成年人的行為,都是學習的結果,尤其青少年偏差行為的產生,根源即來自於錯誤的學習。
社會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Bandura(1973)強調暴力行為和其它行為一樣,是經由學習的方式得來。而觀察模仿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歷程。一切行為模式都是後天學習的結果,攻擊行為亦是如此。個人對環境中人、事、物的認識和看法,更是學習的關鍵。也就是說,在社會環境中,環境因素、個人對環境的認知及個人行為三者,會彼此產生交互影響,最後才能確定學習到的行為,此即為著名的「學習三元論」。
由於個人之行為模式是經由學習而來,觀察模仿又是重要的學習歷程,「動新聞」模擬社會事件,情節以性騷擾、性侵害、暴力、殺人等暴力型犯罪為主,內容誇張、煽情,鉅細靡遺描繪犯罪手法,對兒童、青少年會產生示範作用的負面學習效果。
新聞媒體應體認自身的社會責任,避免提供錯誤的示範行為,讓兒童、青少年及社會免於暴力,能理性與尊重地對待他人。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