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策、中信聯手入主南山人壽,吹皺一池春水。有人擔心資金來源、也有人憂心經營者掏空,因此要求「要嚴審此案」。其實,所有問題真正的重心在:保險監理做好與否。
南山人壽經營權易主,政府「沒得管」。南山母公司AIG要賣,政府總不能叫它「不准賣」吧?要賣給誰,只要新入主者不違現行法令規定,也由不得政府決定。如果政府要以主觀認定方式,為南山找一個「最佳買主」,顯然也不宜。政府怎能以自由心證方式,干涉人民財產權的行使?
但,有件事是政府可以做、也該做的,那就是做好保險金融監理。因為,整個南山案中,最值得關注與要保障者,莫過於保戶權益;這部分,可不是靠政府嚴審資金血統、設定各種投資障礙、門檻就能達到,而是要靠扎扎實實、專業的日常監理,才能避免金融機構被掏空、或暴露在過大風險下,而危及保戶權利。
至於對私募基金最終會賣出股權的憂心,倒不必太過慮;私募基金拿下企業後,不是把他們掏空獲利,而是要拿出經營績效後,才可能轉手獲利。如果經營績效沒起色,嘿,他們「也不是神」,也是要套牢的啦。幾家私募基金投資國內二、三線銀行,不是全住進套房?
所以,真正要關注的重點,不在資金有多少成分的中資、港資,也不在中策與中信從競爭者變親家,而在政府能否做好金融監理。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