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兩岸車輛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昨日閉幕,除簽署3項合作意向書外,雙方同時也成立「兩岸電動車合作平台」,這次的車輛產業合作交流會議也預計明年在大陸舉辦,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表示,「明年大陸舉辦時,大陸車輛相關廠商肯定比這次多!」

簽署3個合作意向書

兩岸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跨入新的里程碑,成立兩岸電動車合作平台,共同推動兩岸電動車研發、標準、零部件、製造等方面的合作,除了結合台灣資通訊產業,包含新產品發展及電動車關鍵模組中心外,也納入大陸汽車製造能力及市場發展。

至於這次簽署的3個合作意向書,分別是由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台灣車輛研發聯盟與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台灣威力能源公司與大陸中信國安盟固利電源技術有限公司簽署。

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國榮表示,兩岸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合作,除了價值鏈的合作平台如製造、生產外,希望還能加入市場與試營運的平台,像是以電動車電池的租賃來說,電池回收、回收後的再處理與應用都是重點。

陳國榮也補充,經過昨日的活動後,接下來就是安排互訪的行程,隨後各自產業及公司再安排詳細的媒合,「不過時間還未定」;他並強調「車輛公會不只是擔任媒人的角色,促進兩岸產業結婚,還要包生兒子!」

董揚則表示,「雙方的交流會繼續做!」他也指出,這次來台參加的大陸車廠均同聲表示「這次的活動很實在!」,不過對於明年在大陸舉辦的車輛產業合作交流會議,董揚說「合作的平台有多大、單位有多少等細節還要討論,不過明年地點可能不會在北京。」

雙方認證標準已有共識

「明年台灣廠商登陸拜訪的對象,會請對方推薦」陳國榮表示,「但是也是要看大陸有實力、有成果的廠商」;在推動電動車兩岸的認證標準方面,台灣車輛研發聯盟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已有共識,希望推動未來大陸電動車到台灣銷售,不必再經過一次認證,台灣車到大陸也不用。

據了解,昨日陳國榮與董揚等車輛產業代表,進行不對外開放的「閉門會議」,雙方針對兩岸合作可能遇到的問題交換意見,業內人士表示,「現在ECFA還沒簽,因此兩岸業界提出合作時可能發生的問題與改善之處,待雙方代表彙整業界意見之後,也將回報給各自主管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