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台港澳學生報考大陸研究所,即日起啟動!今年對台招生的大陸研究所將近190所,且還在陸續增加中;包括30多所「985工程」、近90所「211工程」等頂尖大學都向台生招手。

判別學校優劣,九八五、二一一不是唯一標準,不過頂尖大學必然享有充沛預算,「名牌」還是具有實質的意義。

招生時間統一 只能考一所

由大陸教育部港澳台招生辦公室舉辦的「2010港澳台研究生招生考試」,本月20日起受理報名。由於是專門針對台港澳學生舉辦的考試,等於是台灣學生進大陸研究所的「羅馬大道」,競爭壓力小了很多;不過,台生必須先適應大陸考制。

一般說來,台灣各大學研究所考試時間會錯開,考生可以一次報考多校多個研究所,放榜後再擇一就讀。反之,大陸研究所招生時間全國統一,且每位考生僅能報考某校某研究所的某一類別,因此考生必須慎選學校。

由於大陸研究所繁多,且今年對台招生的研究所就已有將近190所(見B3版),除了學校所在地、學校類別之外,最具參考價值的就是該校是不是「985工程」或「211工程」大學。

985、211 可優先考慮

「985工程」是1998年5月江澤民參加北大百年校慶時,宣告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其後大陸教育部選取部分大學,集中投入資源,這群985工程大學包括北大、清大、復旦等頂尖大學,共39所。

「211工程」命名來源則是大陸1990年代政策指標:「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大學」。和985工程不同的是,211主要是將大學「系統化」,把過去由國家其他部門管轄的大學,統一納入教育部管轄。

「211工程」名單產生的過程中,許多大學被合併,再從中挑出約100所重點大學(目前為112所),優先獲得教育經費。必須注意的是,不少偏遠地區如廣西、雲南、甘肅等,可能全省只有那麼一間211或985重點大學,這不見得表示該校教學實力勝出,而不如說是在城鄉均衡的政治考量下,撤點併校、將所有資源集中在某一所大學的後果。

「985工程」或「211工程」都是大陸重點大學,亦即師資設備經費和各種社會資源都遠優於一般大學。雖說兩者皆為大陸國家級高等教育工程,但可理解的是:稀有的「985工程」更優於「211工程」,不少211大學極力想要升格成為985;日前教育部擬承認的41所大學清單,也是以985工程為主。

政治、藝術、醫藥自成一格

不過,大陸也有不少名校並不列入「985工程」或「211工程」之中。例如隸屬於中國國務院的外交學院,以及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都設有研究生院(類似在台灣中央研究院下設研究學位),但它們皆非211或985;此外,最多台灣學生青睞的中醫藥大學在985中全軍覆沒;北京電影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培養出知名國際人才的藝術類大學,也皆未進入985工程。大陸著名的八大美術學院無一進入211工程,遑論985工程。

大者恆大 名牌仍具意義

換言之,由於大陸教育資源分配極不均衡,大部分教育經費都挹注到國家級重點大學,尤其「985工程」享有更多資源,形成「大者恆大」的M形分布。

在判別學校優劣時,「985工程」、「211工程」並不是唯一的標準,台灣考生可以考慮自己的興趣、專長,或是依照城市發展、學校特色等綜合因素來考量。不過一般說來,「985工程」、「211工程」等大學必然享有優越的硬體資源(預算直接來自大陸教育部或省級教育廳),「名牌」還是具有實質意義的,台生選擇這些學校較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