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慶從業人員成了香餑餑,但擁有資格證書者不到三成,成為各企業的新寵兒。在北京市,單一月分,一婚慶公司要接30場婚禮;一婚禮司儀要主持10場婚禮。
在大陸,每年將近有1000萬對左右的新人要舉辦婚禮,涉及2000萬個家庭,據估計,僅狹義產值達4000億人民幣(下同);如果再加上與結婚有關的房地產業、裝修業等,整個婚慶市場超過1.5萬億,占整個GDP的5%左右。
婚慶產業 急需專業人員
婚慶產業的含金量顯而易見,引發許多從業者無照經營;位在北京市南三環百榮小商品城裡,很多賣婚慶小產品的攤位竟然也承接婚禮生意,從攝影、司儀主持、婚紗訂製、場面布置,一應俱全,由於開價比正規婚慶公司低了三分之一,許多消費者也只好「冒險」光顧。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合同、服務糾紛,不斷產生。
面對此惡質現象,大陸婚慶行業委員會總幹事史康寧提出警告,「當前婚禮服務的資源和能力,無法負荷新婚消費群體的需求」。
近年來,政府對此產業加強取締,因此,企業急需納入擁有專業證照的從業人員,如司儀、燈光師、花藝師、督導等。不僅婚慶公司搶人才,連新人自己也出馬爭搶。四川成都一婚慶公司的司儀表示,有新人甚至願意出3倍的價錢請他擔任司儀。
婚禮司儀 身價成長迅速
據了解,司儀的身價由2003年的280元左右,到2004年的500元;如今一場婚禮的出場費達1000多元。一位從事婚禮主持長達10年的劉姓司儀透露,他主持婚禮收入最高的一次領到1200元。在平常,主持一場普通婚禮可收入600元,而他經常一天趕兩三個場子,平均一天就有1800元的收入。
另外,隨著大陸涉外婚姻的增多,雙語司儀成了香餑餑,各企業爭相捧高薪聘用。單河北天津市,今年1至8月份涉外婚姻登記人數為294對,預計到今年年底會突破400對。
市婚慶服務行業協會宣傳人員表示,今年向婚慶協會申請涉外婚慶服務的數量明顯增長,對於雙語司儀的需求隨之增多。她說,目前有登記註冊的雙語司儀人員僅3人;雖然都有高學歷,但未受過專業的雙語司儀培訓。
中西婚宴增 雙語司儀成香餑餑
簡凡(化名)擁有碩士學歷,她表示,「北京和上海的雙語司儀,待遇高,但由於尚未形成正規的雙語司儀行業;因此,現在是進入的最佳時機。」何敏(化名)是登記在冊的雙語司儀,目前是在校的外語專業研究生,她說,西式婚禮中,一些簡單的話好翻譯;但要把中國吉祥話翻譯成英文就難了,「我覺得雙語司儀行業具有很大的潛力,還需要有正規的培訓」。
據相關人士表示,一名合格的雙語司儀,除要具備調動現場氣氛和掌握婚慶程式的能力之外;還要了解中外習俗,對中國傳統婚慶用語的翻譯、解說和現場應變能力方面的要求也相當高;另外,雙語司儀也可以去主持商務會議、晚會宴會、開業慶典等。
面對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比一般司儀更高的報酬,雙語司儀必定會成為一種新興職業。
由於此產業愈來越受重視,大陸政府在近日公布「婚姻慶典服務」標準,全國在今年底以前正式實施,對於行業的進入門檻,有了明確的規範。將來,婚慶服務機構須具備婚姻慶典服務許可證,才可經營;婚慶禮儀服務人員應持有相關執業資格證書,並定期進行婚俗和禮儀知識、營銷心理學、溝通技巧等培訓,才可任職。據了解,目前擁有證照的專業婚禮司儀,不到三成。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