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24日作出最終裁決,以中國油井管存在政府補貼為由,將對相關產品實施10.36%至15.78%的反補貼關稅制裁。該案涉及金額約27億美元,是迄今為止美對華貿易制裁最大的一起案件。

自從美方於9月對從中國進口輪胎加徵關稅後,關稅問題已成為兩國關係的關注焦點,日前美國總統歐巴馬訪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便極力主張自由貿易的立場,當時,雙方並未達成明確共識。目前,中美每年的雙邊貿易額已達4090億美元。

中國鋼鐵業將受創

根據美國商務部發表的聲明,美方認為中國產油井管存在政府補貼,因此該產品在美國銷量大幅增長。其中,一家天津企業產品被課以10.36%的反補貼懲罰性關稅,另一家浙江企業則被課以15.78%的懲罰性關稅,其他大部分企業被課以13.2%的懲罰性關稅。

中重申貿易自由立場

對於美方在油井管問題上製造貿易摩擦,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日前表示,美方不承認中國市場的經濟地位,並採用歧視性做法,任意提高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率,對中國鋼鐵業造成嚴重影響。

姚監並要求美方恪守G20峰會承諾,以及雙方在中美商貿聯委會上達成的共識,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在油管稅方面,他則呼籲美方拋棄偏見,作出公平合理的最終裁決。

按照美國反補貼法案,如果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兩單位都裁定外國政府補貼成立,則美國政府可以下令海關對相關產品徵收反補貼關稅。在國際貿易委員會方面,該單位此前初步裁認定中國產品對美國產業構成損害,其最終裁決預計將於明年1月初出爐。

除了反補貼外,美國商務部此前還對中國油井管作出了反傾銷的初步裁定。根據該裁定,37家中國企業將面臨36.53%-99.14%不等的反傾銷懲罰性關稅。

《新華社》指出,受到國內經濟下滑、保護主義抬頭以及政客操弄等多種因素影響,美國最近頻繁對中國產品實施貿易救濟措施,「中國製造」正成為美國保護主義抬頭的最大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