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委會中區職訓中心首創全台開設「傳統紙紮技藝」,流傳千年的傳統民間藝術與技術,本來不外傳,因應近年發展為天堂的禮物及送行者伴手禮,昨天請來年輕紙紮藝術家劉英奇傳授技藝,既能一圓往生者的心願,也能在一年廿億商機中,找到自己的就業機會。
昨天展開招生的「傳統紙紮藝術基礎養成班」,由清朝流傳至今,家傳五代的青年紙紮藝術家劉英奇傳授技藝,紙紮包括祠廟禮儀,彩門、靈棚、戲台、店舖門面裝潢、匾額及紮作人物、紙馬、戲文、舞具、風箏、燈彩等。
家傳五代 劉英奇傾囊相授
卅五歲的劉英奇表示,還有喪俗紙紮,用於祭祀及喪俗活動中所紮制各類紙製品,近來更發展為「天堂的禮物」,或名為「送行者伴手禮」,紙紮祭品包羅萬象,有紙製電腦、手提電話、ipod、PS3、護膚品、化妝品。
甚至有電影明星、AV女優,還可訂造汽車、遊艇、飛機等較大型的紙紮祭品給先人享用等,令他印象深刻的的是,開著百萬名車的大老闆,要求他做件粉紅色和服,這件紙紮的和服要燒給一位日本女生圓一個願望。
本來學化工的劉英奇,本來還從事其他工作,後來還是繼承家業,但改變以往紙紮的動物或神明,底座都是著地,創意為馬在奔騰的動態形狀,不用保麗龍,全部以環保的紙紮。
中區職訓中心主任曹行健表示,台灣是宗教盛地,一年大大小小法會上萬場,每家祠廟祭祠神明不同需求不同,光是道教就三萬六千神,佛教亦無法盡數,如再加上十年、廿年、卅年都有的建醮,預算很龐大,一年就可創造廿億的商機。
一年廿億商機 學成輔導就業
曹行健表示,兩個月的職訓課程,學會紙紮後,輔導就業,擁有一技之長,不怕沒工作,更可照顧弱勢族群在家就業,獨力負擔家計者,外籍配偶及大陸地區偶配,中高齡失業者,更多就業機會,能照顧家庭也有收入。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