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功治理一個國家,必須國家的領導群有足夠的能力、遠見和勇氣,缺一不可。據報導,交通部規畫要再發出七張數位電視執照,NCC也規畫要再開放新一波的廣播電台執照,筆者因此不得不寫這篇得罪人的文章。
傳播自由是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理想,可是要真正落實傳播自由的理想,卻絕非政府主責單位兩手一攤、來者不拒可以達成。
民國七十七年以前,政府實施戒嚴,那個時代對傳播自由採嚴格限制政策,人民等於沒有申辦報紙和電視的自由,這當然是惡政。可是解除戒嚴後,管理的機制像鐘擺一樣,一下子從極右擺盪到極左,不只報紙、電視,連銀行、證券公司、航空公司,都採全面開放政策,小小一個台灣市場,一時間暴增了幾百家報社、近百個電視頻道、十九家銀行、十幾家航空公司,數百家證券公司,市場秩序為之大亂。解嚴二十一年後的今天,關門的關門、倒閉的倒閉,社會資源的浪費事情還少,人心的混亂事情才大!
這兩天,「動新聞」媒體的事情,社會譁然,如果循著解嚴初期政府管理政策的軌跡去看,事情就更清楚。一個國家依其人口規模和廣告大餅,可以承載多少媒體良性競爭,總會有個合宜數目,這個數目失去了掌握,媒體為求生存,當然只好各憑「本事」;解聘高薪的資深人手改用資淺的低薪人手,被認為是一種「本事」;只問立場不問是非以爭取分眾,被認為是一種「本事」;把社會責任置之度外,以色情暴力廣為招徠,當然也會被認為是一種「本事」。
其實不管資本主義、共產主義乃至於三民主義,因為「不偏激不能成就一家之說」,所以都只有在理論倡導階段被部分人推崇,一旦落實人間俗世,很快就面對中庸天道,而生修正的必要和必然。三民主義是孫文發明的理想,自稱最尊敬孫文的中華民國,如今資本主義的色彩勝過三民主義;中華人民共和國至今不改口對共產主義的推崇,天曉得過去三十年中共採行的是什麼主義;像美國、英國這類被稱為資本主義的國家,如果把從社會主義生出來的社會福利施政抽掉,強大如美國、英國,人民也會一夕之間把政府推翻。
繞了很大一個彎子,筆者要誠摯地告訴政府:資本主義也好、三民主義也好、傳播自由也好,只要牽涉到市場,就一定要經由條件、資格的審查把關去講究市場秩序,這正是政府的責任和政府存在的價值。筆者衷心希望當下政府的領導群能夠審視過去、放眼未來,能夠勇於承擔責任,並且真正忠於國家。(作者為監察委員)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