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廣東烈性洋酒和進口葡萄酒的年銷售額將近120億人民幣,已與白酒持平,在珠三角、粵北、粵東區域洋酒消費已成風氣。不少白酒行業人士對此深感憂慮,年輕人普遍認為喝白酒不時尚,白酒面臨消費斷層。

《信息時報》報導,進入大陸市場僅20餘年的洋酒正在侵蝕著具有數千年文化積澱的白酒消費市場。廣州市俊濤名煙名酒連鎖公司的銷售數據顯示,兩三年前,洋酒和白酒的銷售比例在1︰1左右,但是現在洋酒的比例超過了60%。

隨著烈性洋酒、進口葡萄酒等洋品牌的不斷進入,廣東消費者的觀念正在發生轉變。廣東省酒類專賣管理局副局長朱思旭指出,「洋酒的市場攻略已使白酒面臨失去年輕消費群體的問題,很多『80後』、『90後』的年輕人都崇尚紅酒、啤酒,認為傳統的中國白酒不夠時尚。」業內人士指出,如不能妥善解決白酒飲用時尚化的問題,那麼白酒就很有可能被年輕一代拋棄。

業內分析,大陸白酒企業普遍缺乏長期的品牌意識,大部分偏重於銷售和渠道,較少著力培育消費者,大大影響了品牌的生命力。而洋酒會經常給經銷商一些禮盒、相機、郵票等用於促銷,而且會針對客戶群有針對性地舉辦一些品酒會,但是高檔白酒在這方面卻很少作為。

隨著廣東洋酒市場迅猛發展,感受到市場壓力的白酒已經開始尋求變化。水井坊高調推出43°的「水井坊第一坊」,定位為國際時尚度數酒,而國窖1573將廣告語改為「12°,加冰喝」,這些都可以看出大陸白酒企業已經在消費教育和文化推廣方面開始借鑒洋酒的做法。

不過,朱思旭認為白酒應該在餐飲搭配引導以及口感宣傳的文學化、形象化上下苦功。朱思旭表示,目前白酒在口感的廣告語上多偏向於技術術語,如「綿甜爽滑」等專業術語,但對消費者來說,這些詞彙很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