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旅遊業將官方的政策視為重大利多。特別是將旅遊產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業界認為,大陸旅遊業近幾年步入黃金時代。2007年,國內遊客超過16億人次,2008年則達到17億人次。這樣的政策方向完全正確。

上海《東方早報》報導,之前大陸公布的十大行業振興計劃中,並沒有旅遊業,而在金融危機之中,旅遊業則率先回暖,在恢復國民經濟和保增長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意見》的出爐或是對旅遊業在金融危機下恢復國民經濟、保增長的一種肯定。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09年發布的世界旅遊競爭力報告,中國的排名躍升至47位,上升了15位。

大陸國家旅遊局副局長祝善忠在本月初表示,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入境旅遊9394萬人次,同比下降3.5%,實現旅遊外匯收入282億美元,同比下降8.2%,與全球國際旅遊降幅大體相當。出境旅遊達3504萬人次,同比增長1.9%,保持了基本穩定。國內旅遊人數14.3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5.4%,國內旅遊收入767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5.4%。充分證明即使在低谷中,旅遊業仍然保持強勁的活力。

旅遊業增加值已占GDP的4%以上,與旅遊業相關的行業超過110個。旅遊消費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的貢獻率超過80%,對文化娛樂業的貢獻率超過50%,對餐飲業和商品的貢獻率超過40%。據世界旅遊組織測算,旅遊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相關行業增收4.3元。其次,旅遊消費和旅遊業發展還能緩解目前的就業問題。

大陸政府希望加速旅遊業的發展,一方面,這使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近年來建設的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則有助於加快國民經濟從出口和基礎設施拉動型向內需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