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未開唱的崔健,今年舉行「新長征路上的搖滾V21」巡迴演唱會,其中的「V21」代表的是21世紀的新時代精神,不是為了回憶,而是要引發思考;12月4日崔健應台灣歌手「哈林」庾澄慶之邀,在其投資的傳‧音樂展演空間舉行「時代的晚上:2009崔健台北現場」演唱會,要讓台灣觀眾先聽為快。
被稱為「中國搖滾教父」的崔健, 1986年在北京工人體育館唱響《一無所有》,奠定他在大陸搖滾樂的地位。今年他展開「新長征路上的搖滾V21」演唱會,已在煙台、鄭州等7個城市舉行,甚至遠征西班牙馬德里,場場爆滿;2月24日將在北京展覽館劇場(簡稱北展)開唱,由於距他在北展第一次開唱,正好屆滿20年,歌迷更是為之瘋狂搶票。
「搖滾樂就是針對年輕人荷爾蒙釋放而存在的,可以給他們宣洩的途徑。很多年輕人可能是先聽到我的新歌,然後再去聽老歌;人到中年想的事情多了,反叛的情緒一定會打折扣,但是理性的平衡點變成爆破點之後,能量還是會很大的。」因此,他對自己的演唱會很有信心,認為可吸引1980年和1990年代的歌迷捧場:「我那個時代的歌迷年紀已經大了,反而是80後和90後的年輕人更有搖滾精神,所以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去看。」
搖滾樂來自對體制不滿
「時代的晚上:2009崔健台北現場」演唱會是崔健今年繼海洋音樂季之後,第二度來台演出,目前門票已經熱烈開賣。日前崔健接受《時報周刊》特約作家張鐵志越洋電訪,以《憤怒是搖滾樂創作的基礎》為題,談搖滾樂的本質,以下摘錄部分內容。
:你覺得搖滾樂的力量在哪裡?
:搖滾樂有很大的包容性,有很多元素,憤怒的、抒情、悲傷的,關鍵是你要表達什麼樣的東西。我的音樂也體現很多東西,但是主要的力量來源是憤怒。但這不是盲目的憤怒,而是也有理性的社會觀察。
:對體制的憤怒與不滿確實是搖滾樂生猛力量的來源,但是從歷史來看,大多數搖滾老將在年紀大了之後,在享受到利益和名聲之後,都不再有憤怒的力量;可是我感覺到你的憤怒和犀利比過去似乎更強大?
:過去我的音樂是比較浪漫的,後來走向更具體,因為你會悔恨以前沒有把事情說透。
在亞洲文化中,都沒有認真看待憤怒,只當作是和自己過不去,或者是一種麻煩的開始。但是,如果搖滾樂沒有憤怒,只是譁眾取寵,就會徹底商業化。如果你什麼都滿意,代表你沒有認真檢視你的生活周遭。憤怒,是創作力量的開始。
當然也許也會有人說我們也是迎合市場,也許我們有自己看不到的盲點。
:你如何保持這麼多年來的敏銳與尖銳性?
:我沒特別想怎麼保持。我在乎的是真正關注我們音樂的群體,所以對音樂不會有妥協。但是這不代表我不在乎更廣大的群眾。正是因為我們在作品上不妥協,所以會不遺餘力推廣。
搖滾樂等待下一個浪潮
:中國搖滾樂的場景似乎越來越熱鬧喧嘩,你怎麼看現在的狀態?
:現在年輕人似乎認為做一個世界公民比中國公民更時尚。如今世界各地生活的主題都一樣,但是如果脫離自己的文化與生活,誰來說我們的故事?
好比在音樂上,大家聽嘻哈,只取其皮毛,營造快樂的氣氛,忘了他背後反叛的內涵。太多人為了市場改變自己,但市場是排斥有個性的藝術家,他們只看人頭,而人頭是和個性矛盾的。
:搖滾樂在大陸的發展有什麼困境?
:當前的商業文化、傳統儒家文化和當前政治體制下的主流文化,都是反對個性的。他們要讓個性斷水斷糧。
所以期待有個性的作品出現,就好像是在沙漠上期待綠洲中出現生命力很強的植物。
根本的問題是,我們到底喜不喜歡「個性」?你能不能接受你的孩子去反體制、獨立思考?一定要有個性,搖滾樂才是真的。但是現在年輕人表現的個性是仿造的,不是創造的。新一代的搖滾樂有沒有認識到,個人價值的提升就是群體價值的提升?
:現在,大陸如同台灣,搖滾音樂節似乎越來越多。這對搖滾樂是件好事嗎?
:音樂節本身是多多益善,因為可以結合旅遊,也可以給音樂家掙錢的機會。
不過,問題在於如何真正扶植自己的藝術家。在整個華人地區,沒有人真正重視對藝術家的培養,重視創造的質量。全都是公司行為,沒有理想行為,在現在的環境中,我們似乎只能等待下一代,等待下一個浪潮。
(取材自1658期時報周刊)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