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是世界上少數幾個非人靈長類動物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目前,大陸有約100家獼猴養殖場,非人靈長類動物出口數,已從20世紀末的每年約3000隻,上升到目前的3萬隻,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猴子出口國。
從大陸進口獼猴,低廉的價格是最大的誘惑。在英國,飼養一隻絨猴要花費約4千英鎊,一隻相對較大的獼猴則需1萬8000英鎊,而在大陸,飼養一隻獼猴僅需人民幣1萬元。
此外,在英國要獲得為期5年的動物實驗許可證件,需花半年收集資料遞交政府審核,但在大陸卻幾乎不存在這些門檻。
但殘忍的行徑仍惹來非議。7月26日,英國《週日鏡報》一篇報導題為「5萬隻猴子被囚禁在大陸地獄農場大陸有一個殘忍的計畫:成為世界最大的科學研究用猴子出口國」。內容寫道,一家即將完工的農場將能容納5萬隻猴子。這裡有數千隻猴子將被運到英國,成為全球製藥公司、化妝品公司實驗激增的犧牲品。對此,動物權利保護組織抨擊了英國日益成長的需求。去年,世界各地約有9萬隻猴子被用於實驗,其中絕大多數來自大陸。
養猴子養出大市場
出口實驗猴有龐大利益。海南金港生物公司是海南省唯一的出口實驗猴基地。去年10月,「金港生物」成為大陸「國家實驗靈長類種質資源中心海南基地」,產品出口至美國、德國、荷蘭、日本,至今共出口4200多隻實驗猴,僅去年實驗猴出口創匯即高達443萬美元。
近日,東莞松山湖也計畫與南方醫科大學合作,在松山湖南部建設實驗動物基地,並於2010年初正式啟用,成為大陸第一個涵蓋猴、犬、小型豬、兔等大型實驗動物的綜合性試驗平台。松山湖管委會說,廣東省擁有大陸最豐富的實驗動物資源,特別是猴、犬、小型豬等三種大型實驗動物的供應量是大陸前3強,實驗猴則占國際前4強。
大陸大量出口實驗猴多年後,相關專家開始思考,應該把這些猴子「留下來」,而不是「走出去」。
「大陸,特別是廣西,非人靈長類動物資源雖然豐富,如不加以保護,改變經營方式,勢必會造成資源枯竭。」大陸第一家獲得國際實驗動物評估和認證協會認證的企業,廣西南寧靈康賽諾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彪指出,大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猴子出口國,但大多是原始資源的出口,技術含量低。不僅大錢讓人家賺了,長期下去最後將無猴可賣。
資料顯示,大陸目前食蟹猴的養殖成本(2~4歲)約2500至3500元人民幣,直接出口一般是1600美元左右,如將其用於科研及藥物安全性實驗,其利潤將是出口價的5倍,如用於疾病動物模型製作利潤會更大,最高可賣到10萬美元。
道德與健康的拉扯
近20年,由於美、英、德、日等國不斷加強研究人類疾病預防,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的需求量便不斷增加,光是食蟹猴和獼猴每年的需求量就高達數萬隻。據美國農業部統計,2002年全美用於實驗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就多達9.2萬隻。
儘管資源出口急劇成長,但有專家認為,應該要打破單純賣資源的原始產業狀態,把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結合起來,形成養研合一。「相比起把猴子一車車運出國門,我們更願意吸引外國的研究機構或者醫藥公司到大陸來,使用我們的猴子做實驗,和我們的研究團隊合作。」戴解杰說。
吸引外國將動物實驗包給大陸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這裡不會遭受「動物恐怖主義」的威脅。上海生科院研究員金玫蕾說,外國實驗動物養殖房大多設在地下室或頂樓,因為常有人闖進實驗室,放走動物甚至威脅工作人員的安全。
今年5月5日,歐洲議會就動物權利法案修改案進行初始投票,放行了包括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研究,雖然最後批准還需等到今年底,但意義非比尋常。
這些實驗猴為人類而犧牲,現在,人類在利用牠們之餘,也積極設法為牠們做些什麼。一名動物實驗研究員回憶,大陸改革開放前,他們飼養的實驗動物供過於求,除了被處死,有時也會被當成玩樂工具。北京市實驗動物管理辦公室高級工程師林建偉表示,「現在不一樣了,大家開始提升實驗動物的福利待遇,並為牠們立法。」
「保護猴子的福利,這對我們有利。」戴解杰說,長期關在狹小的籠子裡且處於精神緊張狀態,實驗動物大多會出現精神異常。而且用被虐待的動物做科學實驗,其價值值得懷疑,至少會影響所得資料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大陸今年9月18日公布的《動物保護法》中規定,實驗動物的繁殖、運輸、利用和處理措施應當人道,禁止戲弄、騷擾、遺棄、虐待實驗動物等。大陸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法研究室主任常紀文說,「現在我們要為動物做得更多」。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