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我參加由鄭必堅率領的學者代表團赴台出席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我去過很多地方,這次去台灣是第一次,感慨良多。我見到不少當年台灣從事外交的人士。我們為什麼坐到一起來了?

時代變了。20世紀很長時間是在戰爭與革命中度過的。當時面臨大量無法調和的矛盾,只有通過戰爭和革命才能解決。但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已經從戰爭與革命的時代進入了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過去60年兩岸都發生很大的變化。台灣的經濟起飛比我們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躋身於亞洲「四小龍」之列。1978年三中全會後實行改革開放,在大陸帶來了經濟飛躍發展和翻天覆地的變化。政策變了,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標誌對台政策進入新階段,大大促進兩岸關係的發展。

我在11月14日最後一次全體會上作了簡短發言。我說這次會議有三好:第一,題目好。從1949年到2009年,正好是一甲子,這次會議的題目叫做「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兩岸一甲子」與「兩岸一家子」諧音。這個題目用外文是翻不出來的,反映中華文化和智慧。第二,時機好。所謂時機好,是指國際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國際關心的重心正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與此同時,兩岸關係進入和平與發展的新階段。第三,前景好。這次學術研討會的特點是具有開創性,雙方討論安全和涉外等敏感問題。

(摘錄自《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11-26,原題:「第一次去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