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馬總統在新竹站台行程,國安局因沒能事前掌握情資,加上臨場處置失當,出了包,為求補救,現又撒下漫天大網,連綠營選舉行程也要掌握,還要警察與媒體套交情打探動態。問題是,維安情資與選舉情資,只是一線之隔,國安局能否拿捏得住分寸,實在令人無法信任。

國安局只負責元首的維安情資,總統到那裡站台,只要部署得宜,當能達成任務;以新竹的衝突言,重點是特勤中心指揮憲兵穿著競選人的背心,引發行政不中立質疑,國安局只需改進維安的「隱藏方式」,嚴格要求行政中立即可,如今卻大張齊鼓的去刺探「敵營」候選人的動態,根本是抓錯藥。

更何況,國安局動員整個情治與警政單位力量,萬一查探的情資,全與元首維安無關,而是「敵營」的競選策略,又該怎麼辦?這些選舉情資,國安局真的捨得「棄而不用」?還是循國安管道呈報上級?箇中只要有絲毫差池,情治中立就會破功。

這次三合一選舉,有些縣市選情異常激烈,最後衝刺階段,很容易擦槍走火。

特勤在新竹穿競選人的背心執勤事件發生後,國安局長蔡得勝坦承特勤中心「政治敏感度太差」,希望國安局四出查探「元首維安情資」的任務,能有較高的政治敏感度。

然而,國安局挾著龐大情治資源,並且祭出重賞,偵騎四出打探元首維安情資,等於帶頭往「天乾物燥」的地方闖。如何區隔維安與選舉情資,不讓火苗上身,需要更高的政治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