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區一旦發生重大職災,即眾所矚目,常常損及鄰近工廠,甚至波及附近人口密集區域,政府各部門無不持續加強協助事業單位防災。勞委會自九十五年起擴大推動「工業區安全伙伴促進計畫」,至今年為止,全國七十三個工業區,已有五十五個加入安全伙伴的行列,共同整合強化各界資源,全面提升工安文化。
勞委會王如玄主任委員指出,一般人總以為「不會那麼倒楣」發生職業災害,或者抱持「事情發生時再說」得過且過的心態,但「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只要一發生職災就可能是至少一個生命受害,甚至牽連到一個家庭,必須嚴正對待。
工業區安全伙伴計畫是政府、企業、勞工三贏的計畫,透過各工業區推動在地化安全組織,讓廠商彼此合作、分享彼此安全管理經驗,可以減少各自摸索、嘗試錯誤的時間,更可以透過緊急應變系統的相互支援,降低預防工安意外的成本,萬一發生事故時,也能將損害控制到最低。
勞委會表示,該計畫由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承辦,已延攬多位優秀人才參與,任務包括對全國各工業區推動成立安全衛生促進會、建置安全衛生基本資料庫、辦理安全伙伴論壇、協助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提供安全衛生個別輔導諮詢、建構工業區安全衛生網絡等等。
特別的是,該計畫以「共同願景、伙伴合作、法制健全、宣導輔導、教育訓練、落實工安」為主軸,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促使事業單位做好職場防災,減少職災發生。在計畫推動下,工業區安全伙伴數已逐年擴增,自九十五年三個,增加到九十八年共五十五個。
勞委會統計全國所有工業區重大職業災害死亡人數,則由九十五年的四十人,大幅降低至九十七年的廿一人,九十八年至十月底止為十人,減災成效顯見。
勞委會進一步表示,未來將協助尚餘十八個工業區盡快加入安全伙伴行列,共同合作及分享職災降低成果。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