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紡織業發展各有不同的背景,近年產業的規模與結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大陸的紡織業近15年來呈跳躍式的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紡織品出口國,而且還具有龐大內需市場,東亞各國對其依存度提高,如何透過優勢互補進行產業合作,成為昨天兩岸紡織產業研討會的重點。
紡織所主任邱勝福表示,兩岸紡織品出口不同,台灣偏向紗、布,大陸則以成衣為主,在經濟規模相差甚大情況下,台灣掌握利基產品且深化技術,才有產業互補空間。
邱勝福指出,兩岸未來在產業發展面如環保、節能、減碳等設備及技術合作等,研發生產面如區域經貿合作等,產業推廣面如品牌行銷及通路合作等,均具有相當可行性。台灣除掌握ECFA簽署新契機之外,還應當發展核心技術產品,方能進入全球供應鏈。
南緯公司副總經理張有隆在會中指出,現階段台灣在技術研發、功能性布種、市場行銷能力、經營管理與成本管控上仍較大陸占有優勢,在建立合作關係時,是台灣最重要的利基點。另外,以往紡織產業都以生產代工為主,後來慢慢走向研發設計,未來更應朝共創品牌發展。此外,台商還可將台灣市場行銷能量以及與客戶間的關係,運用兩岸的合作品牌商在大陸的通路行銷。這也是在自創品牌在未具經驗與能量前可採用的一種合作模式,如果此模式成功,將會是一種三贏的局面。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