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民航局日前表示,2020年大陸民航運輸機場總數可望達到244個,形成北方、華東、中南、西南、西北5大區域機場群;屆時大陸80%以上的縣級單位都能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時車程內享受到航空服務,讓全大陸上至自治區首府和直轄市,下至重要旅遊地區及交通不便城市都能透過機場相連。

據大陸媒體報導,2009年與2010年大陸擬投資4500億元(人民幣,下同)興建或擴建至少60個機場;大陸民航局表示,實施重點主要是強化樞紐機場建設、改建能力不足的骨幹機場、增建部分機場並完善機場網路布局。

九成支線機場仍虧損

據2008年大陸《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畫》顯示,2010年擬開工的20多個支線機場建設,投資規模達2500億元;但中國民用機場協會行業發展部部長丁新偉也提醒,大陸現有的100多個支線機場90%以上虧損,只有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型機場獲利。

一名業界人士說,「要建支線機場,地方政府用的理由不是輔助周邊大機場,就是發展旅遊,但這2個起始原因已經屢被證明失敗,到最後支線機場的虧損不是所屬機場集團買單,就是政府買單。」

貴州黔南州荔波機場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史大偉也舉例,以旅遊為賣點的貴州荔波機場,當初人們對其「自然遺產地」的賣點寄予厚望,但從2007年至2009年2年多來,這個賣點並沒有發揮作用。

過去2年裡,荔波機場通航後實際飛航營運時間只有4個月,只執行了44個航班;荔波縣當地人笑說,這個機場是白天曬太陽、晚上晾月亮。

機場業諮詢機構新加坡開銳諮詢分析師吳瑾旻表示,支線市場處於初步發展階段,行銷意識不夠造成虧損居多;支線機場的市場培育期至少需要3到5年,找出機場定位才能平衡公共設施效益和經濟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