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贊林寺擁有「小布達拉宮」的美譽;松贊林寺的藏語名稱是「噶丹松贊林」,意思是「天界三神的遊憩之地」。

在1578年,藏傳佛教格魯派三世達賴-「索南嘉措」,應麗江木氏土司之邀,到雲南藏區傳教,從此格魯派開始在迪慶藏區廣為傳播。

噶丹松贊林 宏偉藏佛寺院

1674年,以香格里拉噶舉派寺院-「嘉夏寺」為首的迪慶境內噶舉派寺院,點燃了反對格魯派,以及蒙古統治者的戰火。但是,最後噶舉派勢力失敗,蒙藏聯軍關閉了香格里拉、德欽一帶,大多數的噶舉派寺院、遣散了這些寺院的僧人。並且將沒收的財產,全部用來籌建松贊林寺。

1679年,寺院開始動工;1681年,完成基本建設,五世達賴賜名為「噶丹松贊林」。據說「噶丹」,表示傳承黃教祖師宗喀巴大師首建的噶丹寺,也就是「兜率天」的意思;「松贊」就是天界三神:帝釋、猛利和婁宿遊憩的場所;「林」則是「寺」的意思。噶丹松贊林也就是,「天界三神的遊憩之地」的意思。

清雍正二年(A.D. 1724),賜名「歸化寺」。此後,松贊林寺取得崇高的地位、信徒眾多,成為雲南最大的藏傳佛教聖地。

從雲南香格里拉縣城向北邊遙望,寬闊草原的盡頭、群山之間,有一座相當於小市鎮規模的建築群,高處的屋頂上金光閃閃、光彩奪目。這一大片古堡似的建築,就是滇、川、藏邊區,歷史悠久的黃教古寺與信仰中心,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松贊林寺」。

飛簷、壁畫 流洩悠悠佛法

松贊林寺的建築,融合了藏傳佛教文化的精華,金碧輝煌的鍍金銅瓦、殿宇獸吻飛簷。寬敞恢宏的紮倉大殿,供奉諸多佛像;兩廂壁畫雕飾,琳琅滿目,顯現佛法的堅固、佛經的內涵,是一座佛光流溢的精美殿堂。

噶丹松贊林,位於香格里拉縣城以北五公里的佛屏山下,相傳寺址是五世達賴親自挑選的,並且提名為「噶丹松贊林」。松贊林寺占地五百多畝,位置坐北朝南,聳立在山巒之上。四周築有堅固、厚實的城垣和五道城門。紮倉、吉康、彌勒三座大殿,矗立在中央;八大康倉、僧舍等建築,環繞周圍、高矮錯落,襯托出主體建築的高大雄偉。

松贊林寺僧侶的最高組織就是「紮倉」,「紮倉」之下的僧侶組織叫做「康倉」;是按僧侶籍貫或來源地,將大寺僧侶畫分為若干團體的,教區性質組織。康倉由老喇嘛主持下設各種辦事人員,獨立管理教區行政、宗教、經濟事務。

松贊林寺有:獨克康倉、紮雅康倉、東旺康倉、隴巴康倉、羊多康倉、吉地康倉、鄉城康倉。前六個康倉,代表了香格里拉地區,村落形成的教區組織;鄉城康倉,是香格里拉與四川省的鄉城、得榮兩縣僧侶的康倉。

(文轉B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