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上海A股這幾天股市大跌,面臨3,000點大關保衛戰,不過中國大陸基金市場指數型基金還是受到投資人熱情擁抱。今年可說是中國基金市場發行有史以來最為火爆的一年,截至11月下旬,今年以來新發行基金已經超過110檔。其中指數型基金(ETF)而言,今年更是大展鴻圖的一年,指數型基金商品多元化趨勢愈發明顯,預期明年仍將走紅於中國的基金市場。
根據北京德聖基金研究中心資料顯示,截至10月底為止,指數型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淨值增長率高達72.98%,超過一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淨值增長率。
在中國宏觀經濟復甦,投資與內需的推動下,指數基金在明年的業績還是值得期待。從目前各家基金公司繼續對指數基金踴躍募集,以及投資人瘋狂追捧,可以看出指數基金的熱度有增無減,還在發行期的易方達深100ETF募集額已達到近80億元人民幣,預期這檔基金規模很可能會突破百億元人民幣。
在眾多指數型基金中,滬深300指數基金可謂最為搶眼。截至目前市場上已經有13檔以滬深300指數為投資標的的指數基金,資產規模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大關,牢牢占據指數基金規模的半壁江山。
南方滬深300基金也是南方深圳成分指數ETF金融基金經理人潘海寧表示,8月分,上證指數逼近3,500點左右時出現了20%左右的大幅調整,是今年以來調整幅度最大的一次。這次調整的重要原因是,經過大幅度上漲之後,大家從各類經濟資料和上市公司財報中發現,經濟復甦將是緩慢的過程,並沒有想像中快速反彈,所以大盤出現調整。盤整後,大盤在20%的牛熊分界線上觸底反彈,目前反彈的底部逐漸提高,指數也穩步地站在3,000點以上。
指數型基金完全和大盤走勢緊緊相繫,潘海寧認為,隨著歐美經濟逐步穩定,中國出口也會在明年對中國經濟成長產生貢獻。經濟增溫會持續支持股市上漲。預計,在3個月之內大盤有機會挑戰前波反彈的高點。
雖然上海股市這幾天呈現下跌走勢,但長線來看還是走揚的格局,潘海寧認為,在預期未來景氣相對樂觀的條件下,投資指數基金是可以考慮的選擇。因為經過了去年的金融危機,全球市場及A股市場大幅下調之後,系統性風險得到比較大的有效釋放。在此前提下,投資基金的風險是相對偏低。通常指數基金在股市上漲的格局中報酬率會比一般股票型基金來的高。
指數型基金過去的報酬率是投資人在選擇指數型基金時必須要了解的,例如深圳成分指數,過去7年的表現,其中4年是牛市,3年是熊市,將深圳成分指數和滬深300、上證50、上證180及上證綜指等相比較,4年牛市中,深成指漲幅第一,在3年熊市中,有兩年其跌幅是最小的,只有一年跌幅是倒數第二。
因此長線來看,指數型基金不管在牛市或是熊市都將是中國基金投資人愛買的標的。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