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十二月六日將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台灣由於不是聯合國會員,未來恐將被排除在全球減碳框架之外。環保署正爭取在國外設立「台灣碳權交易公司」,以非政府的名義,幫助國內企業購買碳權。環保署長沈世宏昨晚表示,此舉不涉及主權,所以大陸也「不反對」。

沈世宏說,他日前隨外交部出訪歐盟,與英國、德國及歐盟執委會主管碳權交易的官員談過我國的想法,對方反應「很正面」;美國環保署官員之前也向他表示,成立公司的作法「曲折,但卻可行」(tricky, but workable)。

環保署副署長長張子敬表示,不論《京都議定書》或丹麥哥本哈根會議可能達成的協議,台灣都沒有辦法簽署;《京都議定書》締約的已開發國家藉由幫助開發中國家減碳以取得碳權,但台灣受限外交處境沒辦法這麼做,只好嘗試其他管道。

各國認為成立公司作法可行

如何透過「台灣公司」做碳權的買賣?沈世宏舉例:我們可在其他國家的碳權交易所開設「台灣帳戶」作為碳權交易的平台,由環保署或法人機構擔任操盤手;交易價格由買賣雙方決定,談成後,台灣碳權交易公司取得碳權,並向交易所申請註記「碳權歸零」,即表示碳權已轉為買方(台灣企業)使用。

可以開設台灣帳戶做為平台

據了解,環保署十二月會有五位左右的官員開拔到哥本哈根,由副署長邱文彥以工研院顧問的名義領軍,已確定出席兩場周邊會議並旁聽大會開會,還將繼續洽詢成立台灣碳權交易公司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