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總是「非主角」,所以幸運地保留下來內斂寂寂的氣韻。北忠街,連府城人都陌生的街道,大概玉皇宮有慶典的日子,廟口那一段街道才會騷動起來,至於其他清風明月的時間就沉靜地讓府城人也遺忘了它,因為如此,北忠街成了我的私人散步路徑。
台南舊城就屬北門的老街區,有一種亙古的靜謐,從前它左靠著一泓燕潭,右挨著清朝老兵營,像一位安分的小媳婦,日子裡偶爾的興奮廟會,眼神帶著赧笑,對於薔薇色的未來卻不敢遠眺。酒肆在西門,它不是;穀倉在東門,它不是;府學在南門,它不是。
因為它總是「非主角」,所以幸運地保留下來內斂寂寂的氣韻。北忠街,連府城人都陌生的街道,大概玉皇宮有慶典的日子,廟口那一段街道才會騷動起來,至於其他清風明月的時間就沉靜地讓府城人也遺忘了它,因為如此,北忠街成了我的私人散步路徑。
這是一條人少路窄,但是好逛、好看又好吃的八百公尺街道。
我喜歡從忠義路三段的這一端走起,因為十步之遙就有一爿老豆花店,門口擺著昔日陳老先生沿街叫賣潮州老家口味的豆花車,證明五十年資深手工口味。天涼,一碗熱豆花加入老薑汁,熱熱地吃著大豆香混有薑渣糖的豆花,這條道街的景物也開始熱了起來。
往前走,斜斜的一道崇安街橫叉而過,崇安街的舊名就是總爺街,清朝時期可是軍官進出「總鎮署」兵備總部的熙熙攘攘道路,以前的人總是尊稱那些喳喳呼呼的大小軍官們「總爺」。你可以左轉拐入總爺古街小逛一下,不多時,看到的「連得堂」可精彩了,這是一間以舊式圓形烤爐手工烘焙的煎餅老店,烤爐上有五組「煎仔」的大圓盤,「煎仔」模型裡依序淋上雞蛋奶油的麵糊,幾次嘎嘎啦啦翻動後,老式煎餅的歷史香氣便回到童年時光。
回到北忠街,繼續前進,右邊是明鄭時期的老廟「開基玉皇宮」,已經三百四十年了。不過,我要多介紹左邊的「新順發號」,光緒年間的麥芽糖專賣店,現在是第四代接棒,古法的「大鼎麥芽糖」,就是把圓糯米與孵三天大的麥芽熬煮、發酵、提煉,飴漿濃稠,滑順潤腴。另外他們家的冬瓜茶露可是我心目中數一數二的老味道,撲鼻蜜香,因為不是一般遊客出沒的地點,我也樂得把這間老店當是我的私密好禮清單。
穿過公園路,左手邊的公園國小,是台灣百年國小名單中的前茅,原名花園小學,創建於1898年,驚艷的是古色紅樓校舍依然保持美好,校園規模不大,一座以花園當作校名的百年小學,老樹與花草處處可見,所以也列名「綠色學校」之一。花園般的校園散步後,再接著往前走,因為我的私人景點「西華堂」到了。西華堂,是一座創建於乾隆十五年的齋堂,佔地寬廣清幽,堂舍為二進三廂的三合院,白牆紅瓦,老樹濃蔭庭院清幽。跨進山門,你會同意我說的感覺:它安靜得自成一方天地!
最後,順著路到了富北街交叉口,左邊有兩間店,西方的「甜在心咖啡」藏身在一片綠蔭後面,光影之間有烘焙咖啡的風情,大片玻璃窗則倒映著對面的店家。東方的「酸菜老爺的店」,它是一位書法家祖傳高粱醃製的酸白菜店,幾次輾轉搬家後在此落地,開鋪賣起了火鍋,店裡另外以釀酒身段醃製的二十多種「延齡堂醋飲」,也充滿了人文古味,像這條默默的小街,靜謐,卻也月光婆娑。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