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本就是一個悠慢靜好之城;東海校園內的時間感,則更緩於台中。我多次來到這裡,在每個轉彎處湧現迷路之感,如愛麗絲誤闖仙境,依循一條條道路走去抵達截然不同景觀……。

月前,到建中紅樓詩社談詩,同是詩人的國文老師吳岱穎贈我個人詩集《明朗》。

在其詩作《七星潭》中讀到這樣的句子:「謠傳多年前曾肆虐的海嘯困擾著年輕的詩人/『該不會是因為誰把星星傾倒在這裡吧』/他到處詢問,做著不擅長的考證/(略)關於意象的種種可能,他思索/而忽然就驚覺這應該是詩/匆匆起身書寫,抬頭遠望/銀白的秋天已撲滿了整片海洋」台中是否有一處地方,像七星潭重啟人的感官,讓一個詩人安心地置放視線,心神遊歷不會被景象之粗糙干擾?

東海大學正是這樣一個地方。

位在中市西郊大度山台地東麓的東大,校地達133公頃,人入校園如魚入大海,觸目可及相思樹成林,在相思樹蓊鬱的保護傘下,傘內時空醞釀著古典、悠長的氣味。

相較台北高雄,台中本就是一個悠慢靜好之城;東海校園內的時間感,則更緩於台中。我多次來到這裡,在每個轉彎處湧現迷路之感,如愛麗絲誤闖仙境,依循一條條道路走去抵達截然不同景觀:「文理大道」以一條延展的中央步道作骨幹,串接左右兩側系館,雖是坡道但每20公尺坡度僅增高1公尺,讓人輕鬆爬坡不覺倦累,兩側系館分別是理學院、工學院、農學院、文學院、管理學院等,系館有如院落,濃綠樹蔭下,紅磚灰瓦的教室構築質樸風情;「路思義教堂」位於校園中心,由四片曲面構成,屋脊部份分開,光線從分開處流洩而下具有一線天意涵,教堂旁的草地常有人群三三兩兩,就地躺著享受陽光,也時有拍婚紗照的新娘;「東海湖」湖面積約1公頃,旁植榕樹及各式花木,湖東側設置東美亭,用以紀念一代哲人方東美先生;「東海牧場」位於校園西南山坡,是畜產系的實習牧場,常見全家人前來,小朋友興奮圍觀乳牛吃牧草的畫面。

五六月間,相思樹綻放,黃色相思花變成道路上方的裝飾,行走其下彷彿受到美的庇佑,偶有松鼠穿梭,黑色眼睛對行人投來靈巧一瞥,旋即消失於林間……,種種愉悅體驗,是其他校園所沒有的。

東海大學是台灣最漂亮的大學校園之一,在此求學,蹺課是件浪費環境的事;而我的母校台北藝術大學(昔國立藝術學院)亦是座美麗校園,不同的是,北藝大處處可見人的創意介入,雕塑、繪畫、裝置藝術和草地山坡等天然環境結合,自然之美與前衛巧思兼容並蓄。相較下,東大的美是自然之美,東大的建築流露前人在規劃上的縝密,及設計上的沈靜。

校園附近,「東海別墅」和「國際街」是聚集人潮的兩個地點。國際街矗立許多個性商店,咖啡館、茶藝館、陶藝店、唐裝店、手作飾品店……,每一家都性格十足,依店主人脾性自成一番天地。眾人熟悉的春水堂中式茶館、古典玫瑰園英式茶館,兩家知名連鎖店最初皆源起於台中,古典玫瑰園創始店就隱身在國際街旁的小巷弄。夜晚,街邊飾燈打開了,一步步隨道路坡度上行,彷彿踩著星光前進。

東大的校園散步和國際街風情之旅,正是我們現在所需要的,一種慢的生活。讓疲憊感官休息,梳理糾結心緒,為生活的忙碌紛亂找到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