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大連來來去去的外國勢力,大街小巷,即使刻意追究,也找不到太多痕跡。中國對日本侵華的記憶,連小青年的「哈日」氣氛,都隱而未現。今天,大連重新湧進了大量「外國勢力」,其中,日本商人是急切、洶湧的一群。
起霧的大連,早上八點不到,九保田先生已經上班了。
空蕩的事務所,他一個人斜靠在後面靠窗主管位子上,灰冷鐵皮面的辦公桌上沒有見著熱茶,說起中國話,因為過度謹慎,斷斷續續,像是收訊不良的手機:「對中國,北九州,是一個,很小,的地方。」
說完,露出一個抱歉的笑容。
我真心希望,負責倒茶的大連女同事,快一點兒來上班。
因為,眼前這位日本地方政府派駐到大連,協助日商拓展市場的所長先生,在迫切想要插上一腳的東北版圖上,真的需要一杯熱茶,緩一口起步晚了就沒戲的焦急氣兒。
何止是日本人,全世界的人,都在中國,看見自己的焦急,「這是一個不能在中國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就不可能勝出的年代,」對中國著墨極深的大前研一,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是七、八年前。
負責倒茶的女同事,顯然還塞車在路上。日商雲集的「森茂大廈」,正門前中山路,連結大連幾個重要廣場:中山、勝利、人民……,地段繁忙,容易堵車。
後門另一番光景,叫「風光街」,讓人想起沙俄、北洋政府、日本關東軍……輪番踩踏過的勢力風情。
街角一家大紅字招牌,色重味鹹「魯菜」口味北方飯館,和開發東京六本木之丘的「森建設」,細緻簡潔風格,搭不上調。
十三年前,「森建設」選擇大連,豎起他在亞洲的第一棟「森茂大廈」:日本領事館、日航、伊藤忠商事、三井物產、三菱物產、住友商社、丸紅商社……等,都在這裡佔上一席之地。
走出森建築,名字聽來道貌岸然的廣場,其實都有著濃厚的「殖民色彩」:中山廣場原叫尼古拉耶夫廣場,俄國人的領地。勝利廣場叫驛前廣場,就在當年「大日本火車站」前,日本人的轄區。
百年前,大連來來去去的外國勢力,大街小巷,即使刻意追究,也找不到太多痕跡。中國對日本侵華的記憶,連小青年的「哈日」氣氛,都隱而未現。
明治維新讓日本人首次儕身強國行列,打贏了「日俄戰爭」,接管了俄國人經營多年的東三省。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大連被日本殖民四十年,只比台灣少十年。
今天,大連重新湧進了大量「外國勢力」,其中,日本商人是急切、洶湧的一群。
大前研一主張日本「力用中國」:「帝國主義時代,日本對中國採取殖民策略,將中國視為日本工業化的腹地。現在日本的中國策略既沒有引發戰爭,也非常符合國家利益。」
雖然,我已經可以在大連任何一家五星級國際旅館,吃到一份由挺拔白衣制服,專業身段送進房間的秋刀魚定食。但是,初冬起霧的大連,一大早,當九保田先生聽見我從台灣來,臉上忽然露出一抹微笑,笑裡唅著一點兒熟悉、親切。
那是企圖心旺盛、搶著「招商引資」的大連,不能取代,甚至不容易學習、模仿、掌握的「直覺式信賴感」。
或許,這也是遠從南方來的台商,想在冷冽的北國插上一旗,值得把握、借力使力的競爭優勢。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