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漢大學教授病危遭解聘成了新聞熱點。社會輿論主要持兩種觀點:憤青派覺得武大沒人情味,有愧於百年名校的榮譽;法理派覺得武大原本無可厚非,不過辦理社保、醫保是用人單位的法定責任,將投保費用算在工資裡,讓張教授自己辦理,這是違反勞動法的。
第三種觀點在網路上也很占比例,不過無法刊登在紙媒上,那就是「張教授活該」。何以活該?有些人認為張教授重病入院後,武大為其墊付了68.6萬元醫療費用,還補貼16.5萬元,完全仁至義盡了。
「80多萬啊!假如是下崗職工,誰會去管?8萬多也許就讓一個家庭傾家蕩產了。教授是人,工人農民就不是人嗎?」持這種觀點者看起來振振有詞,在網路上頗有人氣。按照他們的思路,似乎應該馬上拔掉張教授的氧氣管,停止治療,這樣才對得起工農兄弟。
不去呼籲改進我們的醫保體系,卻要求大家「拼」著倒楣。我看不起病,你也不應該看,這種邏輯頗具中國特色,非常可怕。同樣的邏輯在其他方面也時有體現,比如關於吃狗肉,有人認為不文明,因為狗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家庭伴侶。對此,也有人祭出比拼邏輯。「牛為人類做出了很大貢獻,為什麼狗不能吃,牛肉卻可以吃?」。
這樣說,當然也非全無道理,假如他們推理的結論是「我們應該盡量少吃動物的肉,多吃素食。」然而他們的結論卻往往是「既然牛肉可以吃,我們就要吃狗肉,而且什麼動物都可以吃」。
「比拼」邏輯特點就是從惡如流,而不是從善如流。藉口有同樣不合理的事情存在,所以不合理就是合理的。這種邏輯的流行,不利於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我們必須予以警覺。
希望社會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每個人起碼的道德願景,我們不應該去「比拼」出一個越來越醜惡的社會。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