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推動綠能產業,發展電動汽車台灣不缺席,府院將列為新興產業重點項目之一。為建置完整環境面,經濟部最快下周將向行政院建議,仿國外採「雙補助」策略,除電動車貨物稅全免外,再給予10-50萬元不等購買新車補助,以提高使用誘因。

包括美國、歐盟及大陸均大手筆將資源投資在電動車等綠能產業發展,台灣決定急起直追。經濟部工業局已研擬完成電動汽車發展方案,將於近期內擇期向副院長朱立倫專案簡報,尋求政策整合助力。

官員認為,大陸並未生產小型電動汽車,台灣電動車發展可以大陸城市作為試點,兩岸合作有助電動車產業輸出,布局全球市場。據了解,裕隆集團所屬華創公司已投入數10億元研發經費,且與大陸汽車產業接觸,擬進一步將電動汽車銷往大陸市場。

工業局長杜紫軍表示,目前全球電動車數量不多,實驗計畫才3000-5000輛,大陸10城千輛計畫,不過1000輛,且價格昂貴,每輛售價超過100萬元不易普及,光靠市場機制難以推廣,初期必須有強力政策手段介入,才能帶動產業投資。

電動車昂貴主要在電池,施顏祥要求在方案中應著墨如何帶動廠商投入研發更具經濟效益的電池,而國外有的以出租方式,工業局也將納入考慮。

電動車發展涉及上下游環境面建置,經濟部擬向政院建議,仿國外採購車予現金補貼,及對出廠或進口電動車貨物稅減免的「雙補助」政策工具,提高民眾購車意願。

其中,立院財委會已初步同意給予電動車貨物稅全免的誘因,但要求政院提出完整配套方案,以汽車貨物稅25%計算,約可減免17萬元;另購車補助,各國約10-50萬元不等。

此外,經濟部建議以城市、區域或團隊方式提出示範營運計畫,所謂團隊為試點,例如大陸選定公共汽車作為示範計畫,而有的國家選定郵局郵務車全改為電動車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