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應該是新加坡政府的無情批評者、堅決反對者,她自認如此,許多新加坡人也視她為如此,西方媒體記者更將她當作稀有的反政府人士。她就是新加坡知名作家─林寶音(見圖,梁東屏攝)。

兩個多月前,《國際前鋒論壇報》曾刊登題為「一位浪漫作家猛戳新加坡大家長制」的長篇文章,介紹林寶音如何勇敢批評新加坡政治制度乃至「大家長」李光耀。

感覺上,林寶音無異於穿著盔甲的唐吉訶德,騎著瘦驢手持長矛,英勇衝向那個巨大的、正在旋轉的風車。

真實的情況卻是,她提到新加坡政府時,竟毫無矯飾地說:「我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對於理當是她批評的對象,經常被西方媒體描述為握權不放、幕後主導新加坡政治的李光耀,她說:「我欽佩他,他是真正有見識的政治家。」

那麼,她究竟反對什麼?

林寶音說:「新加坡政府還有改善的空間,改善我所謂的『人民行動黨(執政黨)治理模式』,即制衡權應該屬於人民,實行真正的民主開放,畢竟民主政治是人類所能擁有的最好制度。」

林寶音不認為西方的民主制度可以照搬,也不希望新加坡變成菲律賓、台灣,她說:「一定可以找出一些方法,例如,我們應該允許街頭示威。」。

林寶音稱自己為「意外的作家」、「意外的政治評論家」,因為這兩個身分都並非她刻意追求。

一九九四年,吳作棟剛接任總理,「吳作棟是個很好、很紳士的人,但已卸任的李光耀,卻像株巨大菩提樹,籠罩新加坡,我在旁觀察,看有什麼不同,結果一切如昔。」

於是林寶音寫了第一篇評論,指稱新加坡百姓很感謝政府所做一切,卻不喜歡這些領導人。這個觀點讓當年很少聽到反對聲音的新加坡人大為驚訝,甚至被形容為「凱瑟琳.林(林寶音的英文名)事件」。

在一個專制國家進行批評,難道不會受到政府的壓制或騷擾?林寶音說:「沒有,從來沒有。」在林寶音的觀念裡,新加坡政府這麼好,但如果不作改變,廿、卅年後,危機就會出現。

「人民行動黨已治理新加坡四十多年,好像也沒出現什麼危機。」林寶音含混地回答:「但不管一個政府多有效率,在政治上若不能更純熟細緻,人民遲早會棄離,新加坡就會崩潰。」

也許這就是新加坡反政府聲音的困難之處。這個政府太負責、太有效率、把人民照顧得太好,反對者幾乎找不到著力點,只能抓著含糊的民主觀念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