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瀲灩的龍鑾潭是恆春半島最大湖泊,也是冬天候鳥南遷過冬時最佳棲息之處,波光粼粼的潭面上,隨處可見各式水鳥雁鴨成群休憩、飛翔壯觀場面。日前墾管處在龍鑾潭首次觀察到「白額雁」,是墾丁新的紀錄鳥種,近年來因氣候變遷關係,已有愈來愈多雁類在墾丁現蹤。
墾管處保育課技士蔡乙榮說,他剛發現到罕見大型雁鴨「白額雁」時有十四隻,目前還留下十三隻。
白額雁是第一次在墾丁現蹤,讓許多觀察到的鳥友們又驚又喜。
白額雁屬雁鴨科,長約七十公分,全身暗褐色帶白色羽緣,嘴粉紅色腳橙色,頸長腳粗短,雜食性喜好成群活動。
蔡乙榮說,這群白額雁屬於「迷鳥」,或是稀有冬候鳥,在正常狀況不應該出現在台灣,一般來說,白額雁的度冬棲息地在大陸華中、華南一帶。雁類以往很難在台灣看到,這幾年卻在許多地方出現,也許和全球氣候變遷有關係,像這次出現的白額雁,可能就受到前一陣子大陸華中大雪的影響。
更特別是,這些雁類不是只有短暫棲息,有的甚至就在台灣過冬了,像去年就有一群豆雁,在龍鑾潭待一整個冬天。目前在墾丁記錄到雁類包括有鴻雁、灰雁、豆雁、白額雁。
墾管處也大力推薦,龍鑾潭是冬天最佳觀察冬候鳥地點,目前數量最多的是澤鳧,另也有二百多隻由冬候鳥變成留棲鳥的花嘴鴨;目前賞鳥重點,包括稀有魚鷹、紫鷺、鸕鶿。龍鑾潭的鸕鶿雖然沒有鳳山水庫、金門的數量多,但非常容易觀察,在「龍鑾潭自然中心」就能清楚看到。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