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每逢選戰,印刷、旗幟、餐飲業者都能發一筆小財,甚至連媒體都能沾一點光,但今年受不景氣影響,不但候選人銳減,且選舉開支能省則省,像總部可以晚設就晚設,紙本文宣本來打五波,現在變一波,只剩沒知名度的新人還在出,以往隨處可見的選舉飯今年也不復見,選戰氣氛愈來愈淡,政治熱有退燒跡象。

基隆有卅多家印刷業者,每次選舉因逢年底印刷旺季,業者幾乎都「印」接不暇,今年接單狀況卻冷冷清清。

印刷接單狀況冷清

七堵名文印刷行曾老闆說,市長選舉沒拚面,市議員選舉只有中正、安樂和中山區競爭較激烈,現任市議員由於知名度較高,多半只印問候、政績和搶救等三波文宣,只有新人需要打知名度,會加印幾波文宣。曾老闆表示,目前印刷選舉文宣,單張文宣不過幾毛錢,連派報利潤都比印刷業好,加上民眾不喜歡純文宣,文宣筆、面紙甚至口罩、手機吊飾等,搶走傳統印刷選舉大餅。

過去藍綠陣營都會搶訂廣告版面,而且很早就下訂金,深怕被對手搶先一步,今年截然不同,一位操盤手以沒錢為由,大砍選舉廣告費,這是過去罕見現象。

大型造勢活動減少

今年基隆大型造勢活動減少,甚至登記、抽籤助陣的人都變少,一位候選人說,動員要花錢,能省則省,找幹部代表就好了,甚至有候選人總部遲至選前廿天才成立,一切從簡,就是少花錢。像宜蘭縣議員江聰淵今年就縮衣節食,原本要發五波文宣減少變一波,連選舉廣告看板,也是找朋友的房子義務贊助,一間租金若以三、五萬元來算,十個就好幾十萬,真的「省很大」。

網路興起削價競爭

除了不景氣,網路興起也造成印刷生意大受影響。花蓮不少印刷業者飽受西部業者削價競爭,公家機關印刷業務流失,原本寄望靠選舉小賺一點,但因候選人精打細算,貨比三家,不僅印量減少,還壓低價格,業者叫苦連天。

此外,賺選舉錢難免有風險,萬一候選人落選,這筆帳有可能不好討,有些業者採取先收訂金再印,或交貨時銀貨兩訖,當然熟識的候選人另當別論。其實,印刷廠最想爭取的,還是選舉公報和選票,因為不怕跳票收不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