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鐵礦石進口量達到全球海運量50%,為了扭轉遠距離運輸的劣勢,全球第一大鐵礦石生產企業、巴西的淡水河谷祕密發動一系列攻勢,正在制定包括針對大陸擴產的一系列計畫,對大陸市場市占率的擴張志在必得。
《華夏時報》報導,淡水河谷正與大陸企業緊密洽談,將制定一系列的針對大陸市場的計畫,其中包括對大陸需求的擴產計畫、在大陸訂製船隻、建設分銷中心等。
據悉,淡水河谷正在建造16艘運載能力為40萬噸的大型礦砂船,用以滿足巴西和大陸之間的鐵礦石運輸要求,其中12艘交由中國熔盛重工完成,船隻的交貨時間預計在2010年年底或2011年年初。
船隊成軍 運費成本大減
按照每艘船每年往返4次、共運載160萬噸的運量計算,船隻投入使用後每年將為大陸運送2560萬噸,屆時淡水河谷整個自有船隊向大陸運輸鐵礦石將達出口大陸總量的30%,相比於此前的租船行為,為淡水河谷大幅節省海運成本。
淡水河谷一系列針對大陸計畫的目的,是為了克服海運費波動對其業務的影響,克服成本問題後,進一步擴大銷量。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淡水河谷此次擴產產能將達1億噸,這些礦石都銷往大陸,加上以前2008年的量,總量將比力拓與必拓總出口量還高,將對兩拓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特別是力拓,因為力拓去年一年銷往大陸的量不足1億噸。」
對此蘭格鋼鐵網分析師王國清表示,淡水河谷擴產並增加對大陸市場的投放,這對大陸來說是一件好事,但對兩拓來說可能是一個沉重打擊。
兩拓遭重擊 大陸受惠
目前巴西到大陸的海運費,已經比澳洲到大陸的高出一倍,而被炒高BDI(波羅的海散貨指數)的背後,兩拓能將淡水河谷輕易地擠出大陸市場。
因此淡水河谷決定不再坐以待斃,反擊兩拓,或許源自於兩拓對海運費的炒作,「淡水河谷再不動手,就要被兩拓給擠出去了。」上述人士表示。
然而在鐵礦石談判的敏感階段,淡水河谷欲進一步擴大在大陸的市占率,這也成為明年鐵礦石談判大陸企業與淡水河谷「以量換價」的合作基礎。
淡水河谷此次自己造船並建設從巴西到大陸的物流體系,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對大陸企業是有好處的,大陸有更多的選擇,但具體的效果要在兩年後才能顯現。」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