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有一個棒球生態的「生物鏈」觀念:「球員優異表現,職棒就有好的經營市場;職棒經營得好,會讓業餘棒壇正常發展,球員就有好出路。」現在這個生物鏈「卡」住了,球團盼政府搭救,問題是該從那一個環節下手?

二○○七年中華職棒曾向行政院提出「防賭、租稅減免、學生三級棒球發展、比賽場地提升、公營事業支持與運動產業法催生、運動彩券」六大議題,期望政府以公權力協助建立適合打球的環境,內容包山包海。

政府也陸續推動政策配合職棒需求,包括防賭、公營事業支持棒球、運動彩券與學生三級棒球發展等,甚至拿錢幫助球團成立二軍。全國棒協祕書長林宗成說:「職棒的本質是商業行為,全世界哪個有職棒的國家會像台灣政府這麼好?球團應該惜福了。」

目前球團仍不能諒解球員,這是球團不願大舉改革的關卡。中職牛隊球團高層表示:「外界對球團的批評都可以接受,但以現況而言,球員不涉賭,台灣職棒才有救。」

興農牛球團表示:「球員再涉賭下去,老闆是不會拿出錢來的,大家害怕傷害更大,屆時老闆如何向員工或股東交代。」牛隊球團希望政府在防賭、場租、賦稅與業餘球員培養等方面協助,這是棒球「生物鏈」的下游工作,可是往上伸入職棒的經營與球員如何表現,恐怕超過政府的界線。球團也要停止「球迷指責球團、球團怪罪球員」的惡性循環。

中華大聯盟會長趙守博與四支球團老闆都受邀參加棒球國是會議,他們在批判政府的同時,也應提出職棒經營制度的革新計畫,這是自上個月爆發打假球涉賭案以來,球迷最想聽到的消息。政府的振興計畫比不上球團的自救方案,後者更能讓台灣職棒看到重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