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後MOU時期第一宗並購案,昨天黃達業建議,金管會在金融專業與政治現實間應有所拿捏,讓金管會務必秉持中信的立場,除了對審查程序加速審理外,更要堅守金融專業的倫理與資訊透明化。

林繼恆指出,由於南山是個財務健全的公司,保戶四百多萬人,建議主管機關審核速度應加快,認定此案是否合法,不適宜擱置且延宕,才能有雙贏。曹慧姝也呼籲政府應「速戰速決」,儘快裁定是否合法,且在審核過程中,確實審核大股東適格性與相關計畫,或是從要求經營團隊專業董監事的專業派遣上來防止掏空。而若無法確實遵守,也要有套健全的退場機制,例如成立委員會來監督,都是主管機關可要求的。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建甫不諱言指出,以政府的角度來看,未來南山四百萬保戶與三萬名員工權益相當重要,若南山未來真的被掏空了,還是得政府出面解決,不能說南山換了新東家,保戶就有解約的權利,這樣對保戶不公平。

此外,未來政府也應就大股東的適格性做出嚴格監督,並加速釐清到底是否有陸資介入,才能儘快回歸常軌運作,因為在商業行為上,不確定就是最大的損失。不過,林建甫也認為,若中策或博智在台灣好好做,將來獲利與台灣民眾分享,相信大家都會樂觀其成。

黃達業也表示,過去亞太地區如馬來西亞、新加坡與澳洲等國,在銀行跟壽險業的結合有相當多成功案例,由於銀行、保險業特性較為保守,雙方合作其實是有很多潛力的,更是現今金融合併的世界趨勢,反觀證券業與保險業就未必那麼樂觀。

而為免牽動政治敏感神經與增加處理的複雜度,黃達業建議金管會,除應堅守立場、資訊公開透明化,並符合國際金融慣例外,還須向各界說明為何國內金控與中港私募資金共同合作併購南山人壽會比單獨由中港私募資金併購具有較多的優點與保障,相信在奉行行政院長吳敦義「公股併公股,而非民股併公股」的原則下,將可避免重蹈二次金改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