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即將舉行,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無法正式與會,只能以「非政府組織」(NGO)之名旁聽或出席周邊會議。聯合國近日公布出席名單,以台灣與會的NGO團體竟然都掛在「中國」(China)名下,環保署官員帶團的財團法人工業研究院與會資料甚至註明來自「新竹.中國」。

其他被冠上「中國」名稱的團體還包括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及清海無上師國際協會,機構地址都是來自「台北.中國」。

用台灣申請 祕書處「自動」改名

環保署長沈世宏無奈強調,我方外交人員此刻還在與大會祕書處協商,爭取改回「台灣」名稱的可能。

環保聯盟會長王俊秀為此感到不齒,痛批台灣不但沒有政治主權,在氣候變遷威脅下,連糧食主權、能源主權及碳主權也拱手讓人。

沈世宏曾隨工研院參加第一次在柏林召開的會議,從那次開始,我方出席人員都是用「台灣」申請,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祕書處不承認,我方交涉也無效,自此「中國」之名沿用至今。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政務委員葉俊榮當年也是以來自「台北.中國」的名稱出席。

迫於國際現實 歷年沿用「中國」

工研院此次出團將由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領軍,他表示,被冠上「中國」反映出台灣當前的處境,我們只有加強在全球氣候變遷的研究實力,未來才有機會被國際重視,循世界衛生大會的模式受邀與會。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謝英士也將出席哥本哈根會議,他表示,該基金會是以「台北.台灣」報名,但聯合國祕書處「自動」把台灣改為「中國」。全球變遷議題超越國家主權界限,台灣雖受迫於國際現實,但不能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