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收過拜票簡訊嗎?近幾天隨著選戰加溫,一般市井小民每天接選舉簡訊到手軟,心裡納悶根本不認識候選人。在早餐店與人談論,幾乎每人都收到簡訊,連還在讀國中的學生,剛辦的手機也難逃簡訊荼毒。候選人無奈說,簡訊有一定效用,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拒收簡訊 功能不中用

有天真的民眾被簡訊惹惱,竟回傳號碼,表明「我不願再收到簡訊,請勿再傳,謝謝!」孰料現在電腦簡訊系統發達,候選人都用電腦一次大量寄發,民眾回傳也不會被發送系統察覺,根本沒用。不明究理的民眾還以為候選人不聽勸告,簡訊拜票導致反效果。

候選人不論連任或新人,各有自己人脈,連任的靠平時的選民服務資料,新人則各憑自己本事,逐步建立資料庫,一次大量發送簡訊宣傳競選活動、拜票。發送的數量、對象,因活動大小不同,以中壢市來講,發一次約一、二萬元費用不等。

鎖定宅男、中間選民

某縣議員候選人指出,街道上的看板廣告與簡訊的目標群眾不同,看板針對流動車輛、人群;簡訊目標是較不關心選舉的年輕人、中間選民,尤其時下的宅男不愛出門,手機簡訊一定會看,「刪不刪除不管,起碼有印象。」候選人不諱言地說。

在眷村,許多榮民伯伯平常沒人聊天,喜歡聊選舉,手機簡訊正好提供他們串門子素材,效果與報紙、夾報相當,且更有「貼近性」。若以成本效益來論,簡訊費用不高,傳遞迅速涵蓋面廣,儘管民眾反彈,但隨著選戰倒數,簡訊數量只會多、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