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在全球已經引起注目,以近日全球最熱門的災難電影《2012》為例,片中那拯救全人類和動物的「方舟」就是「中國製造」,片中甚至有位白宮專家在看到方舟時強調:這種巨大的工程只有中國大陸的勞動力才做得到。
但針對這樣的方舟和中國製造形象,台灣和大陸觀眾卻有不同的看法,有大陸民眾質疑這種對白是反諷,把大陸定位成「世界工廠」和「充滿勞工」的國家,但也有大陸媒體興奮表示,「在好萊塢片裡,中國人成為主角,還是很暢快的一件事。」
同樣在台灣,網友也分成兩派意見,有人認同世界末日時,因為人力等因素,能負責造船的確實只有中國;但也有人表示,看起來中國大陸只是承包商。
除了近日的《2012》電影,日前美國人莎拉.邦喬尼所撰寫的一本《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的暢銷書,也透過自傳日記形式紀錄中國商品如何影響美國家庭;莎拉.邦喬尼感嘆:「經過一年實驗,我的結論是,我們的生活已經與中國(中國製造)密切相關。」
透過電影和書籍,雖然可以確定中國製造的產品已經滲透至全世界,但「MADE IN CHINA」在部分消費者心中仍有「黑心」、「山寨」和「劣質」的負面印象;大陸媒體表示,製造加工、代工大國是世界對中國的籠統認識,此次在全球播放「中國製造」廣告,無疑是經濟全面復甦背景下,中國企圖「走出去」向海外市場宣傳中國品牌,提升外國人對中國製造產品的認知度,使他們不再僅僅將中國看成一個成本低廉的市場,這樣的宣傳滲透效果,大陸充滿了期待。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