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台北居大不易,房價太高已成了台北市民的一大民怨。無獨有偶,對岸北京也開始出現買房難的民怨,買房像用搶的,慢了就沒了。《經濟觀察網》有一篇告白文章,述說買不到房的怨氣:

11月中旬的一天,北京市朝陽區安貞里的一套三居室剛剛掛出半個小時,屋外就擠滿聞訊而來的仲介和他們的客戶。

四層,精裝修,臥室兩南一北,面積69平方米,報價139萬元(人民幣,下同),合每坪新台幣32萬元。中午接到仲介的電話,我立刻停下手頭的工作,20分鐘就趕到房子門外,幸運地排在第一位。看了幾眼之後,我下定購買的決心。有一對母子也做出相同決定。

之所以如此迅速拿定主意,是因為我曾經錯失一次機會。10月初,附近一個小區同樣樓層和戶型的三居室報價146萬 (約合2.12萬/平方米),當時這一區域的成交均價是1.8萬/平方米左右,我在猶豫之際,那套三居室被別人以141萬買走了。

不錯的房子 立刻賣出

僅僅一個月後,這一區域的二手房均價迅速突破2萬元/平方米的關口。而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市場低迷時期,這裡的房價只有1.4萬/平方米左右。幾個月的時間內,房價一路上揚,飆漲近50%。

3個月來,我看了將近30套二手房。戶型和位置都還不錯的房子,絕大部分當天就被賣出,即便某些房主坐地起價。而那些非差即貴的滯銷房子,最終也都找到了買家。

我見到的最快紀錄,是一個買房者連房子都沒看,就把定金交給房主。這位買房者在仲介掛出出售資訊幾分鐘後就果斷出手,那些約好晚上看房的買家只好望房興嘆。

這一切發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大陸政府的經濟刺激計畫,10個月內近9兆元的天量信貸,開發商的囤地和房地產仲介的推波助瀾,推動著房價頻頻打破歷史最高紀錄。

接父母過冬 希望落空

9月初,我賣掉6年前買的東五環外一套80平米的經濟適用房,打算把賣房的錢當作首付,再貸款幾十萬元,買一套70平米左右的二手房作為我們後半輩子的家。

作為過渡,我們一家三口住在一套租來的小兩居裡,大約50平米,頂層。

我今年有一個願望,就是在入冬前買到集中供暖的房子,把住在農村的父母接過來。父親去年因腦溢血導致半身不遂,而我們以前住的那套經濟適用房在頂層,沒有電梯,冬天需要燒天然氣自己供暖。

但直到今天,北京已經下過三場雪,我也沒有買到合適的房子,讓父母溫暖過冬的願望恐怕要落空了。

看房的三個月時間內,我幾乎將工作以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房子上。或許是因為投入太多,我不斷地在希望和失望之間沉浮。

曾經出現幾次不錯的機會,但最終都與我擦肩而過。

10月中旬,我們看中一套塔樓的三居室,與房主基本談定,價格是143萬元。房主在政府部門工作多年,看上去樸實誠懇,說會信守承諾,但遲遲不肯收定金。兩天後,她打電話告訴我們,另外一個人定下她的房子,出價是145萬元。

11月中旬,周邊三居室的價格已經超過我們的承受極限,我們開始考慮兩居室。為了不再錯失機會,我們在一天傍晚看好一套兩居室,當天晚上就說服房主收了定金。

50多歲的女房主收下定金後,通過仲介告訴我們,房子是她繼承丈夫的遺產。她丈夫在這套房子裡居住時生了病,後來在醫院病逝。

父母聽說這一情況後,不同意我們買這套房子。我們想來想去,還是決定放棄,損失了2萬元定金和1萬多元仲介費。

房仲出奧步 壟斷資訊

有過前面幾次教訓,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當我看到安貞里的這套房子和房子裡的兩位老人時,果斷決定定下這套三居室,但交定金前要把房主的情況進一步瞭解清楚。

幾乎同時,那對一同看房的母子也表示想定房,還承諾出全款。我需要貸款,為了贏得優勢,我悄悄地對兩位老人說,我可以再加些錢,希望能獲得公平競爭的機會。

兩位老人家說,自己做不了主,賣房的事要和兒子商量,不過同意不再讓其他買房者看房。這樣,排在我們後面的幾十個買房者,連屋子都沒能進去。

我原本以為自己有希望買下這套房子,卻沒想到連競爭的機會都沒有得到。

帶我看房的這家仲介,只有老人家裡的電話。他兒子的電話,只有帶那對母子看房的那家仲介才有。後者為了不讓對手獲得資訊,對房主的電話進行了保護,只有登記房源的經紀人和區域經理才有。

儘管想了很多辦法,我的這家仲介始終沒有找到房主的電話。而對方仲介的好幾家客戶雖然沒有看到房,但也決定購買。

這樣,對方仲介的幾個客戶不斷加價,最終一個買房者以150萬元的價格勝出,當天下午就交了20萬元定金。

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短短的幾小時內。我又一次從希望跌落到失望。

直到現在,我依然沒有買到理想的房子。而且,按照目前的房價漲勢,很可能短期之內我買不起合適的三居室了。我身邊一些有意買房的同事,已經打算放棄了。

(摘自《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