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規模最大的美術館,即將誕生在中國北京。「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昨天證實,大陸中央已核准在北京奧運主場館「鳥巢」北邊,興建一座新的「中國美術館」,展館總建築面積達到三萬坪,明年展開國際競圖,落成之後,將寫下亞洲第一的紀錄。
「明年將是中國的博物館年。」范迪安表示,除了新建的「中國美術館」外,大陸中央在「鳥巢」、「水立方」等奧運場館坐落的「文化體育休閒區」中,還將興建三座國家級的音樂、戲劇和工藝博物館,與「中國美術館」共同組成一個龐大的博物館群。
中央級建設 10萬件館藏
此外,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簡稱ICOM)日前也決定於明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在上海舉行3年一度的會員大會;連同「中國美術館」新館的國際競圖等盛事,讓大陸近年瀰漫的博物館、美術館熱潮達到新高點。
1958年動工興建,位於北京五四大街的「中國美術館」,至今仍是唯一直屬大陸中央的國家級美術館,主體建築仿照中國古代的樓閣造型,當年被稱為中國解放後十大建設之一,與人民大會堂等並列。由於它獨一無二的國家級位階,長久以來,中國美術館成為大陸美術界最重視的展示場所,10萬件館藏中,大多數都是民國初期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的畫作,包括任伯年、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蔣兆和等。
此外,中國美術館歷年來也陸續接受李平凡、劉迅、張仃、華君武、趙望雲、唐一禾、滑田友、文樓、靳尚誼等作品捐贈,而且每年編列典藏預算,據范迪安透露多達人民幣5千萬元之譜,相當於台幣2億5千萬元,使得館方藉由典藏委員會等機制,購入大批近代、現代創作。中國美術館因此成為大陸與華人當代美術創作最重要的窗口。
例如從11月13日開始到30日止,中國美術館和中國美術家協會,聯手推出「靈感高原」特展,主要展出以西藏或高原省份為主題的畫作,如吳作人1944年的《青海市場》、韓樂然《拉卜愣寺前歌舞》以及于小冬今年完成的大型四聯作油畫《阿日札的小學生》。范迪安表示,20世紀以來,許多中國畫家都是因為到西藏等高原地區創作,才找到自己的風格,「藏族生活因此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一大特色。」
將與鶯歌陶博館合作辦展
大陸從去年開始,全國境內的美術館、博物館已採用免票入場方式,開放民眾參觀,只有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除外。范迪安笑著說,中國美術館畢竟是當代創作的殿堂,「這裡的畫作陳列,有其文化神聖性。」館方不希望民眾當成是唾手可得的免費餐點。中國美術館近年也加強與台灣藝術界的交流,今年以來陸續舉辦了「講˙述─2009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倪再沁水墨畫展」、「廖修平版畫油畫展」、「葉竹盛油畫展」等。范迪安前天與台北縣文化局局長卿敏良晤面,準備與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合作,明年繼續策辦陶藝展;最近也向國立歷史博物館商借常玉的作品,明年準備推出常玉特展。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