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在丁家投資的台中清新溫泉飯店,錩新和日本上板塑性(Kamiita Sosei)的第二代掌門人丁廣欽及武山睦子簽署了合作協議。
錩新是全球最大的揚聲器導磁座代工廠,上板塑性則是在冷鍛,特別是不對稱冷鍛技術上最強的日商,是豐田汽車的第二階(T2,按藍圖加工)供應商,根據協議,上板塑性將技術協助錩新打入日系車廠的供應鏈。最重要的是,上板塑性將不干涉錩新發展日系以外的客戶。
上板塑性能同意如此優惠的合作條件,主要還是2003年在上海嘉定設廠的決定,當時同樣都是先鋒供應商的錩新和上板塑性,都被先鋒詢問:「是否願意配合設廠?」但只有錩新決定設廠。
6年之後,決定進軍大陸的上板,只有與錩新合作一途。
除了大膽由越南走向大陸的決定外,在父親突然過世後接掌錩新的丁廣欽,也針對公司內部的企業文化和組織架構進行大規模調整。
現在,不管在越南胡志明市的加工區,還是上海嘉定廠,幾百座機台,現在全都是由電腦控制製程,這樣一來,即使每天要使用近30種不同的機台,也不會因為人為疏失而發生錯誤。全公司的員工平均年齡也由過去的50多歲降到30多歲。
丁廣欽還聘請在台灣松下工作三十多年的沈國俊出任總經理,強化對日本客戶的服務,在過去,錩新連一個會說日語的業務也沒有,只能以英語跟英語向來不太流利的日商溝通。
在業務的運作模式上,錩新主動向客戶建議可以節省時間及成本的新製程,例如,在接單前建議客戶把導磁座的部分零件變成圓角,而非直角,因為要鍛造出直角形狀,必須再增加車床的工序,費時又費料。
丁廣欽表示,錩新就是要寵壞客戶,要讓客戶依賴錩新。
由於這些改進,即使2005年以來,鋼材每噸的成本已由8千元台幣,漲到3.2萬元,但錩新的營收還是以每年30%以上的幅度成長。
但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仍然重創了錩新,今年前三季,錩新的營收銳減一半,並且出現虧損。
面對變局,丁廣欽不但沒有退縮,反而趁機進行改革,啟用父親的老部屬李柔出任總經理。
李柔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拆掉自己的辦公室圍牆,接著是拆掉高管的辦公室圍牆,讓「大家都坐一起,不當我是總經理,儘管提意見。」
丁廣欽也接受業務出身的李柔意見,擺脫以前純代工的模式,主動進行研發創新,然後拿新產品去找客戶。
在與上板正式合作前,錩新的汽車鍛造件已經開始試產,並且與客戶接觸,根據客戶意見進行修改。
曾經擔任摩根史丹利倫敦副總經理的丁廣欽指出,在兩岸為數眾多的鍛造業者中,錩新是惟一一家由專業經理人管理的公司,未來在大陸發展時,錩新會去強化它在組織管理上的專業,並伺機進行合併,以加快在中國大陸的發展進度。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