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開始,海外最密集的話題就是談論中國的崛起。尤其是國際性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當中的地位,最近進一步顯著提升。中國在世界各地廣泛擴展經濟存在,獲取能源來源、獲取原料產地等等,我們對外政策的積極程度、有所作為的程度都有顯著的增長。同時我們在多變的構造當中,無論是氣候變化還是國際金融、國際安全等這些問題上的多邊外交、多邊組織、多變結構當中,我們的對外政策的有為性、作為性都在增強。

目前國際舞台上最重大弊端就是兩個東西:中國的貿易出超和美國的國際借債。兩三年前有兩個經濟學家提出「中美國」的概念,認為中國與美國已經是一個整體。但這絕對不是讚揚,就是我講的經濟互動的邏輯,上個星期這兩個經濟學家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世界經濟要恢復健康必須要毀滅「中美國」,要毀滅這種互動邏輯才能健康。

展望長遠的未來,東亞地區的各國公眾和各國政府自然而然會開始懷疑在金融上弱得多的美國,懷疑美國是否會像過去充當地區的領導和保護者,作為強勁發展的巨型強國的中國,必然會有影響和實力的增長。力量結構、權勢結構正在改變。國際政治是相對的,中國和美國,再加上其他的競爭者,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等等,各自都有不同的長處和短處,所以總的競賽表現如何、總的力量對比如何,我們所做的評判應該是比較複雜的,不能光看中國GDP,就像不能光看美國軍事力量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