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臨海工業區包括中油大林廠、中鋼及龍慶鋼鐵等多家廠商,每年繳交給環保署的空污費,少者幾百萬元、多者上億元。業者認為,政府應從空污費中提撥適當的比例,回饋給工業區廠商,作為綠美化、改善污染設備等經費。
對此,除臨海工業區廠商協進會表示,將透過適當管道向環保署反映,希望能夠儘快爭取這筆回饋金外,工業局官員及參與工業區更新委員會的委員,包括高雄市都發局長盧維屏、國立聯合大學副教授鄧慰先等人也認同廠商看法,打算透過經建會等管道,協助廠商爭取回饋經費。
對於高雄臨海工業區推動更新計畫,工業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也是新和化學總經理許高威表示,他希望該工業區能定位為「綠園區」,並希望能夠成為全國更新工業區的示範園區。惟環保署每年向廠商課徵的空污費,到底用到哪裡,毫無下文,他認為應提撥適當的回饋金給廠商,作為改善污染改善基金。
龍慶鋼鐵總經理謝進南指出,公司每年繳交給環保署的空污費有幾百萬元,但他發覺這筆經費,環保署使用在北部區域居多,相對使用在南部較少,相當不合理。他認為環保署應提撥至少2%給地方廠商,作為工業區綠美化或改善污染設備用。
謝進南說,最近斥資3億元台幣,來改善集塵設備,但更新設備過程中,環保署派人來督導,不但沒有給廠商獎勵,且發現缺失後照樣開罰單,讓廠商感到「百思不解」。
中油大林廠廠長林文宏表示,廠商都很樂意配合工業區更新計畫和認養相關設施,但因工業區資源少,希望政府能夠多予補助,並協助廠商整合資源,來加強區內綠美化工作。大林廠每年繳交的空污費多達1億元,也希望能夠獲得一些回饋,來改善設備工程。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