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啟動三年三千萬的《樂典》計畫,計畫以二十六張專輯來記錄國內老中青三代共三十四位作曲家的聲音。兩廳院董事長陳郁秀指出,多年前參訪溫哥華加拿大音樂中心,中心完整收藏加拿大當代作曲家的作品總譜、錄音等資料,當時她反問自己,「要是外國人來到台灣,有管道了解台灣作品嗎?」《樂典》因醞而生。
陳郁秀指出,《樂典》的精神在記錄也鼓勵創作,除了一些前輩、資深作曲家,已有現成作品提供演奏錄音,四十歲到六十歲之間的作曲家大都委託他們創作新作,四十歲以下的作曲家則以甄選作品的方式執行。
而在管絃樂、合唱、室內樂等樂曲形式外 ,《樂典》特別選擇四齣歌劇進行錄製,分別為金希文《馬偕》、錢南章《畫魂》、許常惠《白蛇傳》和馬水龍《霸王虞姬》。兩廳院推行 《樂典》計畫時,直接由旗下的國家交響樂團負責演出、錄音等工作。
《樂典》首波錄音發行計畫將在十二月將交出三張成績單,分別是馬水龍、潘皇龍和賴德和的作品。收錄的作品有冷有熱。《普天樂》是潘皇龍受國家交響樂團二十周年委託的創作,近年多次演出,炒得很熱。相較之下,另一首《輪迴》等了三十年尚未有演出機會。賴德和的《紅樓夢》是雲門舞集十周年所託,隨雲門的舞跡走遍各地,而他的《鄉音IV》完成至今尚未見天日。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