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南極氣候變化與環境》(Antarctic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的新研究報告說,全球暖化將使南極冰層加速融化,二一○○年時海平面可能將上升一.四公尺,屆時印度洋的馬爾地夫和太平洋的吐瓦魯群島均會被淹沒,紐約、倫敦、上海等沿岸大都會則將為治水付出天價。

「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SCAR)在撰寫報告的過程中,邀請一百位不同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參與,其結論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專門委員會」二○○七年發布的報告更為驚人,該報告預測,全球海平面到本世紀末平均上升○.二八至○.四三公尺,最多上升○.五九公尺。

溫暖海水 加速西南極融冰

為SCAR主編這份報告的特納(John Turner)說,科學家實地觀測發現南極變化加速,尤其溫暖海水侵入西南極冰原(ice sheet)的邊緣,使冰原的冰加速流入海洋,到本世紀末,光是冰原流失的冰便足以使全球各地海平面上升幾十公分。

依「政府間氣候專門委員會」二○○七年報告,海平面上升來自各種因素,南極冰原消融只佔二○%,主要因素是高山冰河消融和海水暖化後體積膨脹。但SCAR的科學家分析比較一百年來氣溫變化與海平面的關係後,認為南極冰原融化影響海平面上升的幅度超過五○%。

南極分成三區,一是構成南極大陸主要部份的東南極,二是西南極,其兩側各有一個巨大冰架,三是西南極北方的南極半島(Antarctic Peninsula)。全球九○%的冰層集中在南極,南極冰帽只要融化一小部分,就足以淹沒若干島國或沿岸城市。

臭氧層破洞 保護南極不暖化

《南極氣候變化與環境》報告說,南極半島過去五十年氣溫上升約攝氏三度,暖化程度超過南半球任何其他地區;但南極大陸其他地區的溫度並無重大變化,特別是東南極似乎變得更冷,導致其冰層從一九八○年以來增加一○%。

報告說,東南極的氣溫變化背離全球暖化趨勢係拜臭氧層破洞之賜。過去人類大量使用會破壞臭氧的氟氯碳化物,導致南極上空出現面積相當於北美洲的臭氧層破洞。特納說,臭氧層有保暖功能,臭氧層破洞反而保護南極比較不受暖化衝擊。

但SCAR的科學家警告,氟氯碳化物已遭禁用,因此南極臭氧層約五十年後可恢復原狀,屆時溫室效應也將成為主宰南極氣溫變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