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之後,台灣米今年又在日本舉行的國際品米大賽中大放異彩,共有四位農友獲得不同的獎項,證明台灣米的好品質,已臻國際級的水準。
雖然台灣米深受肯定,但是台灣稻米的價格卻與品質不對等,農民未因此得到實質的回饋。事實上,台灣稻農平均耕種面積八分地,年總收入約十六萬元,扣除成本,年淨收入約十一萬,比最低工資還少得多,難以維持生計。
農政單位為提升國產稻米的品質,每年透過農會的輔導舉辦稻米競選的活動,其實這樣做也只完成半套,生產出良質米只是起步,是最基本的條件要求,而最關鍵的是也能有相稱的價格,輔導並協助農民將好米行銷出去並賣得好價格,是未來應該努力著重的目標,才不辜負農民辛勤的耕耘。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