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首度嘗試由政府出資、在西方媒體播出,以扭轉大陸產品形象的「中國製造」商業廣告,獲得大陸民眾的好評。這支廣告本來去年就會推出,但因受毒奶粉事件影響,直到現在才面世。大陸民眾也認為,除商品形象外,大陸更應該提升國家形象。

長期以來,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一直是一個感情色彩很強的辭彙,在很多人眼裡,「中國製造」就是廉價、劣質等貶義辭彙的代名詞。這是大陸商務部推出此一廣告的背景;廣告中將「中國製造」和「與中國製造」(Made with China)串聯在一起,也是希望增加西方民眾對大陸產品的認同感。

去年就已展開策畫

整個廣告的製作、投放過程是透過市場招標進行的,得標的是DDB國安廣告製作公司。這是一家國際4A廣告公司,由中信國安集團與全球最大的廣告公司-─宏盟集團(Omnicom)合資成立。最早針對這則廣告的出現作報導的、總部設在香港的《Media》雜誌網站指出,DDB國安去年就已得標這則廣告,商務部也是去年就在策畫這一廣告攻勢,但受「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影響,廣告的推出被延後。

上海《新民晚報》報導說,該廣告想傳達的訊息是:經過30年的努力,中國產品正在同各國的商業和文化力量攜手改善全球生活品質。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這則廣告更是顯示了國家對於「中國製造」的信心。目前,大陸各大網站上對這則廣告評價不錯。從《Media》雜誌網站就這則廣告發起的投票看,喜歡這則廣告者在305名投票者中占了89%。

主要目標受眾是西方民眾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武常岐向表示,中國製造目前正在經歷轉型期,品質上已與過去的低端低價有很大改變,但西方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認知不夠,商務部通過做形象廣告,主要目的是糾正這些認知偏差。

「商務部這一舉措很有創意,在國外大眾媒體上做廣告,可以快速改變外國普通消費者對中國產品認知上的偏差。」武常岐認為,西方學者其實從商務角度已對「中國製造」有較多瞭解,不太了解的恰恰是普通消費者。

國家形象以公民素質為首

此外,在「中國製造」播出之後,大陸環球網針對大陸政府的此一做法進行網路民調,近2000名大陸網民參與了這項主題為「你認為要提升國家形象,中國在哪些方面還有待提高」的調查。結果顯示,在6個選項當中,「公民素質」得票率最高(21.9%),其次是「綜合國力」(19.8%),排第三位的是「文化傳承發揚」(17.8%),餘下的依次為「民主法制」(17.4%)、「社會和諧穩定」(15.0%)和「國際貢獻」(8.1%)。

除以上選項外,有網民還提出,改善中國大陸形象首先要「從官員開始」,官員最起碼應做到「不貪、不嫖、不賭、不走私」等。還有網民說,其實大陸民眾更願意看見「中國創造」在世界市場上的丰采,表明了對國民創造力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