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荒山填海,山東省即將在龍口灣建設全省首個人工島群。人工島群面積約43平方公里,建成後將用於發展高端製造業,造島計畫總投資100億元人民幣。

山東省海洋漁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人工造島,是要把龍口境內的一座荒山,移填到海裡去,然後在荒山原址進行改造平整,使之變成良田。人工島採用國際上最先進的理念,由於建立的是離岸島,所以不會占用到自然海岸線。

不會占用到自然海岸線

荒山可提供土石方約5.3億方,龍口港航道疏浚產生的土方約5400萬方,可完全滿足區域建設約3億方的土石需求量。

初步規畫,人工島群將打造成「高端製造業聚集區」,並將分為7大功能區:現代海洋裝備製造業產業區、高端冶金及金屬加工產業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區、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區、現代物流區、綜合服務區和生態景觀功能區。

龍口工業發達 用地短缺

總面積893平方公里,海岸曲線長68.4公里,連續多年位居大陸「百強縣」前茅。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工業發達。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龍口每年建設用地指標年均不到500畝,港口周圍更是無地可供。因缺少發展空間,企業不得不放慢投資腳步。如今建人工島的消息傳出,預計企業到島上建廠的積極性會很高。

在海上建人工島,可解決城市建設中經常遇到的拆遷、征地難題。知情人士透露:「建島資金不是問題,初步估算人工造島1畝地的成本是20萬元(人民幣),但島群造成後,這裡的土地價值遠不止這個數,因此現在很多機構都在爭搶造島。」 據了解,海上人工島群建成後,並不是龍口的「新轄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區域一體化將在海上實現突破,「藍色國土」不屬於某一個城市,它是國家的。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長久以來大陸各政府部門努力的目標,但實行起來困難重重。因為各級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銜接,往往需要上級甚至再上級的協調分工,而海島則解決了行政區劃的問題,有利於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現代人工島的用途廣泛,可用於大型船舶深水港、機場、電站或核電站、海上石油(氣)田和石油、天然氣加工廠、海底採礦等,還可以建造海上公園,甚至新的海上城市。

60年代以來,日本建造的現代人工島最多,規模也最大,如神戶人工島海港和新大村海上飛機場。美國、荷蘭等國也很重視發展人工島。杜拜的人工島「棕櫚島」還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人工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