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地理位置重要,向來是北方重要邊防,近來又因煤產量豐富而成為中國的能源大鎮。
(文接B2)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天下為36郡,太原郡就是其中之一,郡治設在晉陽。這時候晉陽改稱太原。西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派韓信坐鎮北方,改太原郡為韓國,都城設在晉陽,從此晉陽成為北方的邊防重鎮。晉陽不僅成為軍事重鎮,商業、農業都很發達,被稱為「東帶名關,北逼強胡,年穀獨熟,人庶多資,斯四戰之地,攻守之場」。
唐朝鑄幣中心 人才濟濟
西元581年隋朝建立。晉陽城成為北方軍事重鎮。西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淵及其子李世民,從晉陽起兵攻入長安,建立唐朝。由於李唐王朝對他們起兵取天下的發祥地十分重視,晉陽城不斷擴建,原來的晉陽城主要在汾河西岸,稱為「西城」,唐太宗李世民又派李績在汾河東岸築起了「東城」。武則天在位時,又在東城、西城之間修建跨在汾河之上的「中城」,號稱為「太原三城」,成為唐朝的北方屏障。
當時的晉陽交通四通八達,經濟富庶,手工業、商業十分發達,是全國鑄造貨幣的中心。鐵製武器日臻完美,并州剪刀鋒利無比,鐵鏡、銅鏡盛譽全國。而且晉陽人才輩出,唐朝詩人白居易、文學家王翰、工部尚書喬琳、宰相狄仁傑都出身太原。詩人李白、杜甫也都來過晉陽。李白留下了「晉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瀉翠娥」,杜甫也曾寫下「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的美麗詩句。
由於晉陽城城池堅固,唐以後的五代,這裏幾度被做為割據稱雄的堡壘。從西元907年到979年,70多年間太原經歷了後唐、後晉、後漢、北漢等幾個王朝,飽經摧殘。宋太平興國四年(AD.979)宋太宗趙光義歷經19年「三下河東」,終於平滅北漢,下令焚毀晉陽,次年又引晉水、汾水倒灌晉陽廢墟,毀城滅跡,使這座經營近一千五百年的名城,隨著五代的結束而徹底毀滅。
由於太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宋太平興國七年(AD.982),宋太宗趙光義派潘美重建太原城。由潘美與楊家將的始祖楊業把守。西元1368年明朝建立,定太原為「九邊重鎮」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封他的三兒子為晉王,駐守太原對太原城進行了擴建。明朝的太原城就是今天太原市的基礎。
明朝重建 今日都市基礎
今天的太原是山西省會,位於山西省中部。是一座以冶金、機械、化工、煤炭為主的工業城市,由於能源行業的行情看漲,煤產量豐富的山西更是備受重視,而太原也就成為中國煤炭產業的重鎮。同時,太原南邊的介休、太谷、平遙一帶更是過去晉商的大本營。今天的晉商雖然不再以邊關貿易或金融行業為主體,卻憑藉著豐富的煤礦儲藏,在更具規模的能源行業中叱吒風雲,山西煤老闆財力與花錢手筆,更是常常傳出驚人之舉。
在以煤礦業為主的山西,太原是比較乾淨整齊的城市,煤灰的汙染沒有其他城市嚴重。它也是山西旅遊的樞紐,往北可以前往「五台山」、「恆山」、「大同、雲崗石窟」,往南可以前往「喬家大院」、「平遙古城」;太原本身的「晉祠」、「崇善寺」也是著名的觀光景點。可惜的是太原還不是直航城市,台灣的遊客暫時還是得從香港轉機。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