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第三大鐵礦石公司FMG執行董事兼CEO弗里斯特11月30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單方面表示,因為與中方在9月底前未達成相關融資協議,所以FMG與中方達成的鐵礦石長協價格已經失效。

今年8月,中鋼協與FMG達成了為時半年的價格談判,粉礦和塊礦分別較2008年價格下降35%和50%,與此同時,中方要幫助FMG完成一項55~60億美元的融資交易。

不過此項合作似乎隨著FMG的單方聲明而面臨危機。新華社報導指出,FMG公開表示合約失效的舉動,可能是受到鐵礦石現貨價大幅上漲的刺激。

《21世紀經濟報道》調查報導指出,早在中國與FMG達成價格協議時,業界就存在不小的質疑:FMG產量之少,對中國市場供應有限,即使按照計畫擴產並全部供應中國,也幾乎不到中國一個月的進口量。

果不其然,9月30日,FMG宣布從中國融資60億美元的方案流產。關於融資失敗的具體原因,澳方並不願多提。

不過,FMG在經歷中國融資方案失敗後,究竟要如何獲得資金,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弗里斯特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表示,目前已暫停與中國洽談融資,將主要側重於內部融資。他說:「公司9500萬噸年產能的擴張計畫,將全部通過自有資金實現。」

不過,弗里斯特仍對中國繁盛的鋼鐵業抱持巨大的信心,而來自中國的大量訂單,確實也為FMG的現金流提供了保障。弗里斯特表示:「就鐵礦石來說,現在是中國的時代了,中國需要更多鐵礦石,中國的需求依然強勁。」

但FMG依然難逃高負債率帶來的潛在風險。據相關人士表示,目前,FMG總體投入資金約33億美元,其中債務為20億美元,負債率達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