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影新浪潮運動代表人物高達(Jean-Luc Godard)明年將過八十大壽,台灣電影文化協會舉辦的國民影展從十二月四日起播映一系列高達作品,看高達如何反叛傳統電影語言,顛覆傳統,還在自己的影片中裝呆扮傻,顛覆自己。
年輕時候的高達積極推動電影改革,作為對好萊塢電影及老式電影的反動。他認為電影的本質是寫實的,應避免對觀眾不必要的操控。他一九五八年代表作《斷了氣》,運用大量的跳接鏡頭,並引用經典名片的畫面及對話,被視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新聲,影響歐美及亞洲一整代電影人的創作思考。
利用抽離手法 看見另類角度
影評人王派彰表示,高達利用抽離的手法,不斷干擾觀眾,要觀眾意識自己正在看電影,高達認為「隔著距離才能發展自我的眼界,走出事件的中心點,才能捕捉到事物的真相,看見別人看不到的角度,生活才有動人的可能。」
有趣的是,高達曾說過「拍一部好電影,只需要一個女孩和一把槍」,意思是性和暴力。道理看似簡單,但少有人能拍出高達的悸動與搞怪。他那獨特鮮明的影像美學及繁複的敘事手法,雖也常招致「看不懂」的評價,卻在影痴心目中占著神一般的地位。
拍好電影 只需一個女孩一把槍
高達的不按牌理出牌及搞怪,最知名的是他一九六四年的《不法之徒》。高達讓三位演員在羅浮宮內快速奔跑,以九分四十三秒的速度參觀完羅浮宮,藉此打破美國觀光客的紀錄,影片描述兩個對美式文化著迷的年輕男子,帶著一位女孩一起搶劫。這個游走社會邊緣的故事,充滿各種形式奇特的對白及看似完全不相干的場景穿插,呈現出詩般的影像。導演昆汀塔倫堤諾一九九五年的《黑色追緝令》,片中鄔瑪舒曼和約翰屈伏塔跳舞的情節就是模仿《不法之徒》;王家衛電影《阿飛正傳》中的對白也不斷向這部影片致敬。
不斷搞怪干擾 不忘顛覆自己
一九八○年《芳名卡門》,拍的雖是歌劇卡門的改編故事,卻讓兩個不同的故事交錯。一邊是室內樂團排練的段落,一邊是年輕女子與同伴計畫搶劫及籌措拍片經費的荒謬情節,音樂也從原來的歌劇,加上了更複雜澎湃的貝多芬,可謂難上加難。
高達後期的作品還是不斷出怪點子,像是在影片結束前的五分鐘就就開始跑工作人員名單字幕,讓電影的最高潮充滿干擾。高達也非常喜歡在自己作品中出現,裝傻裝呆,讓影迷津津樂道。
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