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灣電影文化協會主辦的國民影展,十二月起將播映法國新浪潮代表人物高達(Jean-Luc Godard)以及他的親密愛人米耶維勒(Anne-Marie Mieville)的多部電影。米耶維勒在七○年代就與高達合作,八○年代開始獨立拍片,她企圖和高達切割,展現不同的風貌。

高達的兩任婚姻對象都是知名演員,第一任妻子卡里娜(Anna Karina)曾在《小兵》等多部影片中演出,第二任妻子維亞澤斯基(Anne Wiazemsky)是作家及演員,也曾在他的片中演出。不過從一九七九年後,高達便一直和小他十五歲的工作夥伴米耶維勒在一起,兩人長達卅年的感情,雖無婚姻關係,從生活到創作卻幾乎不分彼此。

米耶維勒一九四五年生於瑞士洛桑小康之家,十五歲到法國發展,曾擔任過歌手、攝影師。她廿四歲遇到高達,開始和高達學拍電影,並開啟長年的合作關係。

米耶維勒從開始和高達合作,就展現驚人才華,以致於後人很難分得清處高達後期作品有多少部分是她拍的。也正因此,等到米耶維勒想「拍出自己」時,卻得努力拍得「不像高達」,並擺脫「高達的女人」的陰影。

米耶維勒的成名作是一九八八年的《我親愛的主體》,透過一位女高音面對懷孕的不安,帶出她與祖母、母親之間的微妙互動,最後決定獨立生下小孩,三位女性共同照顧新生兒。這些女子各自的煩惱彷彿悄悄滲入溫柔的時光,影像中見到大量女子臉部細膩特寫,構成獨特的繪畫性風格。

米耶維勒一九九七年另一作品《我們仍在這裡》是一部三段式電影,第二段安排了高達演來演獨角戲。高達在片中以獨特低沉嗓音,發表動人的哲學式演說,演說內容取自猶太裔德國哲學家鄂蘭(Hannah Arendt)的著作《極權主義的根源》。不過這部影片的重點是個人獨處的充實與寂寞來進行對比,米耶維勒想強調她對個人的關注遠勝於國家。

米耶維勒在二○○○年的《重修舊好》,以兩男兩女交互對談討論愛與幸福等話題,片中米耶維勒和高達雙雙入鏡,飾演其中一對戀人,有多段精采對手戲。像是米耶維勒展現強硬,年邁的高達招架不住,甚至暗自啜泣,最後兩人相擁、重修舊好的有趣過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