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了他在阿富汗的兵力部署計畫,這完全是折衷而要面面討好的妥協方案,很難說對阿富汗局勢會有重大的影響。

歐巴馬為了不使軍方失望、避免共和黨攻詰及不讓盟國撤兵,決定增派三萬部隊去阿境。他為了紓解民主黨的不滿及民意反對,宣布從後年起撤軍,且增加的兵員不是軍方要求的四萬而是三萬。

矛盾就在於:既然局面需要增兵,為何一年半後又要撤軍,難道一年半之間就能使阿富汗由敗局轉為勝局?

最根本的問題是,增兵(即使是再增八萬)並不能扭轉阿局,因為這不是軍事能解決,而是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問題。阿富汗被稱為「帝國的墳墓」,難道英國與蘇聯軍隊都是因兵員不夠而失敗嗎?

蘇軍當年駐阿司令羅季奧諾夫說,阿富汗人與蘇聯人的關係決定了那場戰爭的結果,「我們的軍事思維完全沒有搞清楚那是一個社會問題、一個政治問題」。

曾任蘇軍突擊隊指揮官的札伊采夫則說,增兵只意味著更多的傷亡。

美國人不明白嗎?非也。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主任克雷皮內維茲說,美國以反恐名義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八年未見成效,根本原因是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沒有真正贏得當地民眾的支持。

美軍其實已發現,在農業社會主導的阿富汗,部族文化遠過於伊拉克,人民與政府要建立紐帶關係非常困難,人民的忠誠先給予部族,然後才輪到政府。美國扶持的喀布爾政府根本就不被人民看重,總統等於是喀布爾市長而已,這個政府建立起來的安全部隊能維持全國安定嗎?美國政府認為建立起安全部隊就能交差,這想法太天真了,阿富汗不是伊拉克。

阿富汗實在不能與伊拉克相提並論,伊拉克幾乎造出了原子彈,而阿富汗還有四分之三是文盲,連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伊拉克有豐富的石油蘊藏,阿富汗人民卻只能種植罌粟。

美國攻擊阿富汗,要摧毀塔里班捉拿賓拉登是表面文章,不然以前為何還與塔里班合作?美國真正意圖是像以前大英帝國及蘇聯一般,想控制這個中亞的戰略要衝而已。

歐巴馬發現布希的野心在阿富汗難以實踐,交下來的這個攤子是進既不能,退亦不易,有些人認為他昨天宣布的戰略是以進為退,也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