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外務省美國局長、九十一歲的吉野文六,一日在東京地方法院作證指出,美日在一九七二年協議將琉球(沖繩)歸屬日本時,確實簽訂了密約。吉野表示,他並非想在史上留名,只是覺得不應歪曲歷史。日本政府一向否認美日之間有密約,吉野是首位公開坦承有密約存在的當事人。
東京地方法院一日針對美日政府在協定琉球回歸日本時是否簽訂密約之訟訴舉行第四次口頭辯論,原告是前《每日新聞》記者西山太吉等廿五名記者,西山過去曾因報導美日密約而被逮捕、起訴、定罪。卅七年前西山因報導密約被提起刑事訴訟時,吉野也曾出庭當證人,當時他矢口否認有密約存在。
現年已七十八歲的西山對於能在法庭上與吉野重逢,並且聽到他親口證實自己報導屬實,不禁感慨萬千。西山表示,吉野一定下了很大的決心才會出庭作證。
吉野在法庭上指出,美國同意將琉球還給日本時,日本允諾負擔四百萬美元美軍基地復原補償費,和六百萬美元短波廣播設施遷移費用,當時雙方還簽訂密約,事實上,日本負擔的金額比檯面上高許多。
吉野說,當時美國的財政狀況惡化,許多國會議員主張不需再為經濟起飛的日本花錢,也沒必要將琉球還給日本等,使得日本不得不退讓。
美國已公開此密約,吉野坦承,美方持有的密約中,「BY」的署名就是他本人,當時外務省的事務官也影印、保存了密約,但或許已經處分掉了也說不定。
對於當時為何否認之提問,吉野回顧說,因為外務省一再下令要全面否認,自己是在二○○六年才敢向媒體坦承知情的,外務省實在應該公開此內幕。
吉野於出庭後在記者會上說:「忘記過去、歪曲歷史對日本國民而言,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美國在經過一定的年限後,便會公開過去的機密文件,吉野表示,外務省也應該將經過了廿、卅年的外交文件公開,才有助於正確的外交。
日本政黨輪替後,民主黨新政權已指示外務省調查是否有「日本允許美國攜核武入境」等相關密約,吉野的證詞也可能影響今後外務省的調查。
發表意見